律師10年體檢“未見明顯異?!蓖槐辉\斷癌癥晚期,愛康國賓體檢是否能警示癌癥引發質疑,相關平臺投訴上千
時間:2025-07-19 23:37:00 出處:百科閱讀(143)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7月18日訊(記者 屠?。?/strong>"2013年到2023年,律師我在‘愛康國賓’體檢了10年,年體從來沒有被檢查出患癌風險,檢未見明檢否結果我2024年被確診癌癥晚期。顯異‘愛康國賓’要是常突能早點預警,我的被診賓體病怎么可能拖了那么久才被發現?"7月14日,家住北京的斷癌執業律師張曉玲向媒體投訴,稱她在愛康國賓健康體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愛康國賓體檢)設于北京的癥晚癥引體檢分院連續體檢10年未被檢出患癌風險,2024年被發現患癌時已是期愛千晚期,她質疑愛康國賓體檢涉嫌"誤檢、康國漏檢"。示癌訴上
事件迅速發酵,發質"體檢10年未查出癌癥女子發聲"的疑相詞條沖上微博熱搜榜首。不少網友質疑,關平體檢正常,臺投隔段時間去診斷出癌癥晚期,體檢是白做了嗎?
并非個案,常規體檢項目或敏感性不足
根據公開信息,張曉玲作為北京律協會員,連續10年在愛康國賓北京分院體檢。歷年報告均顯示雙腎"未見明顯異常",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定量"檢測結果也始終正常。2023年報告曾提示"右腎鈣化灶",但醫生口頭解讀為"無需處理,屬正?,F象",未建議進一步檢查。
2024年10月,張曉玲更換體檢機構,腹部彩超發現右腎存在3.5cm×2.8cm分葉狀低回聲結節,血流信號豐富,后被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確診為右腎透明細胞癌,接受右腎摘除手術。2025年2月,她在國外醫院進一步確診腎癌骨轉移晚期。多位醫學專家指出,此類癌癥發展需5-10年,若早發現本可控制。
事實上,多年體檢,剛剛體檢完,沒發現大問題,隔開幾個月竟然查出晚期肺癌在臨床上并非個案。
據黑貓投訴平臺數據,截至2025年7月,涉及愛康國賓的投訴已達1220條,其中不乏"體檢正常卻短期內確診癌癥"的案例。一位常州消費者在愛康國賓4年3次體檢未發現腎異常,2024年體檢后一個月內確診腎癌晚期,最終不幸離世。
愛康國賓官網顯示,其基礎套餐僅包含黑白超聲,而能發現早期腎癌的增強CT需額外支付1200元。這種"基礎套餐引流+高價專項創收"的模式,讓普通消費者淪為"健康韭菜"。
有業內專家指出,直徑小于1cm的腎結節超聲檢出率低于30%,而早期腎癌往往沒有任何癥狀。我國體檢機構普遍使用的普通超聲設備,對3cm以下的腫瘤漏診率高達42%。
事實上,常規體檢套餐不僅僅對腎癌敏感性不足。有上海三甲醫院呼吸科主任向藍鯨新聞表示,"從我們的臨床收治經驗來看,來就醫的肺癌患者中大約80%已經是晚期。體檢對于早癌的發現有著重要的意義,很多早癌都是在體檢中發現的,但是對于肺癌,常規體檢有著很大的弊端,這是由于常規體檢項目里胸部檢查通常是胸部X線透視或胸片。這個檢查對于發現肺部結節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遺漏肺結節的病灶,約有22%-85%的肺癌可能被漏診。一是因為其分辨率低,二是由于病變容易被縱隔、心臟、肋骨、胸骨、血管等組織結構的影響所遮蓋,造成漏診。"
"另外一個方面是因為,肺癌中的小細胞癌病程進展非常迅速,從發病到擴散可能只要幾個月,一年一期的體檢無法有效檢出這種早期癌癥。"上述醫生指出。
那篩查肺癌最好的檢查方式到底是什么?
上海市針對2025年的肺癌篩查推薦指南強調了對高風險人群進行定期的肺癌篩查,并且推薦使用低劑量CT掃描作為主要篩查工具。對于年齡大于45歲且具有任何一項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肺癌篩查,尤其是采用低劑量螺旋CT掃描。
此外,有上海某三甲醫院腎臟科醫生向藍鯨新聞表示,除了商業體檢機構將CT等有效篩查項目排除在基礎套餐外,此外,撇去檢查機構間的差異和專業性,上述事件還與腫瘤性質有關,如果惡性程度很高的,幾個月就能發生變化,一年一次的體檢是可能發現不了。但如果是慢性病或者某些腫塊的隨訪,或者是部分惡性疾病的篩查,體檢還是有意義的。
CEO曾揭露行業內幕
值得一提的是,愛康國賓CEO張黎剛曾在"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曝光部分體檢中心存在"假體檢"現象,包括"護士假冒醫生做超聲檢查""抽血后不檢測直接倒掉就出結果"等,并直言部分機構鋌而走險的原因是癌癥檢出率僅約千分之三。
公開資料顯示,張黎剛于2004年創立愛康網,2007年通過并購上海國賓體檢組建愛康國賓。2014年,該公司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但上市后凈利潤逐年下滑,最終在2019年完成私有化退市。
對于上述事件,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師事務所金融投資并購部副主任、天牧生命科學法律團隊聯合創始人桂辛律師向藍鯨新聞表示,疾病的發生存在個體化特殊性,因沒有看到本案的原始材料,無法就本案中的體檢機構是否存在責任作判斷,但從一般的法律分析角度來看,若體檢機構偽造、篡改體檢結果,依據2025年4月8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國家疾控局綜合司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專項體檢工作的通知》違者將依法嚴肅處理,包括行政處罰和刑事責任追究,同時,編造體檢數據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權和健康權,體檢機構可能面臨民事賠償,同時違反醫療行業的誠信原則。就體檢機構是否存在應當承擔的責任,還是需要深度調查后由司法行政機關作最終判斷。
昨晚零點,張曉玲在其微博轉發相關采訪報道,文中指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目前她的病情有所穩定,她決定針對自己在體檢和治療過程中遭遇的問題進行維權。愛康國賓體檢是她第一個要進行質疑和維權的醫療機構,因為她認為是愛康國賓體檢涉嫌"誤檢、漏檢"導致其病情延誤。
經過咨詢愛康國賓體檢的服務熱線,7月4日,她向愛康國賓體檢發出了律師函,并確認對方簽收。律師函中,張曉玲要求對方在5日內提供自己在愛康國賓體檢時的血液檢測標本及數據,并且提供相關技術合法性的證明及相關檢驗人員的資質證明。但截至7月14日,她并未得到答復。
據中新經緯報道,愛康集團17日對此回應稱,任何癌癥的發生從基因的突變/變異、甲基化修飾異常、抑癌基因的失活、致癌基因的激活到癌變都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取決于體檢的時間點、檢測方法、檢測設備以及醫師的專業水平,有些癌癥可以被檢測到,有些癌癥還無法檢測到;體檢沒有檢測到有可能按照使用的檢測手段在那個時間段確實無法檢測到。愛康的體檢報告會真實記錄當時的檢查結果,對于是什么原因導致沒有檢測到,愛康會請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來進行論證分析,最終以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建議為準。如果出現愛康有責,愛康集團一定會承擔責任,絕不會逃避。
愛康集團表示,愛康集團在張女士2023年體檢報告中,提示"右腎鈣化灶,左腎錯構瘤可能"。張女士在投訴中對外公布2024年的囊腫大小在3.5cm×2.8cm,從2023到2024年,該囊腫大小在癌癥的增長速度范圍內。
愛康集團還表示,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根據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2022版《腎細胞癌診療指南》,目前尚無公認的用于腎細胞癌早期輔助診斷的血清腫瘤標志物,也就是癌胚抗原CEA的檢測結果與腎細胞癌沒有被認可的關聯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