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跌BBA后,寶馬要“補課”智能化
時間:2025-07-19 18:50:00 出處:焦點閱讀(143)
攜手Momenta,補課寶馬開始“補課”智能化。領跌
吳迪攝
“補課”智能化
7月15日,后化寶馬宣布與中國科技企業Momenta合作,寶馬雙方將聯合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補課新一代智能駕駛輔助解決方案。
據悉,領跌該方案可結合雙方在人工智能和汽車工程領域的后化優勢,以“中國道路”為舞臺打造智能駕駛體驗。寶馬
合作的補課基礎上,寶馬集團將2025年在全球投產的領跌一系列全新車型統稱為“新世代”。
寶馬官方介紹,后化新世代車型(NeueKlasse)最初是寶馬上世紀60年代非常成功的一系列BMW車型的總稱。伴隨經典的補課新世代系列車型的推出,寶馬將對產品陣容及研發、領跌生產和營銷模式進行全方位革新。后化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曾表示,“‘新世代’不僅僅是一款車,它代表著下一代寶馬全新產品系列的開始。”作為“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核心載體,其首款量產車型—國產長軸距iX3L計劃2026年沈陽投產。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聯合開發的系統將突破寶馬現有L2級功能邊界,首次實現高速NOA與城區復雜路況的點到點通行。該方案將率先應用于國產新世代車型,后續覆蓋多個細分市場。
數據顯示,Momenta目前合作車型超130款,量產規模突破30萬輛,其“數據飛輪”技術可實現算法快速迭代,這對亟需縮短智能化差距的寶馬而言至關重要。
孫婉秋攝
事實上,在早期的ACC(自適應巡航)時代,寶馬的智能化表現一度領先。其ACC系統集成車輛攝像頭、雷達和超聲波系統,能根據前方車輛狀態及車距自動調整車速,保持安全距離,相比傳統定速巡航更加智能。
例如寶馬3系的自適應巡航在時速30公里時即可啟動,控制車輛制動時兼顧舒適度。部分車型的自適應巡航還在不斷升級,經歷了從純雷達版本到雷達和視覺融合等多個發展階段,例如單目、雙目融合系統在不同車型上應用,提升了系統性能,使其能在多車道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精準控制。
然而,后續寶馬在智能駕駛研發方面開始落后,與中國新勢力品牌以及部分競爭對手,存在較大差距。2017年其自動駕駛項目負責人表示要花時間與供應商合作、測試原型,直到2021年才計劃推出L3級系統,較部分競爭對手晚了幾年。
BBA中跌幅最大
合作是加速寶馬智能化的捷徑。
當前中國消費者購車更看重新能源、智能化配置,如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等,但寶馬至今未拿出能追上鴻蒙智行、小鵬、理想等新勢力的輔助駕駛方案。
在豪華品牌陣營中,奔馳已通過與Momenta的合作實現城區NOA落地,奧迪則搭載華為智駕技術,而寶馬的聯合開發方案仍處于推進階段(計劃率先應用于國產新世代車型),尚未實際落地,導致其在智能化競爭中處于“被動追趕”狀態。
智能化的落后,也讓寶馬逐漸在中國市場失利。
上半年,寶馬亞洲累計銷量為43.83萬輛,同比下滑11.1%。其中,寶馬中國上半年銷量僅為31.79萬輛,雖仍是寶馬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但銷量同比下滑15.5%,也是寶馬在全球市場中的最大降幅。
從具體車型來看,寶馬3系、5系和X5等銷量支柱車型,較2024年都有明顯下跌,新能源產品矩陣也未能助力銷量提升,如相對暢銷的寶馬i3上半年僅售1.32萬輛,其余電動車型均未破萬。
左宇攝
這樣的降幅從去年就已開始。
2024年,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交付71.45萬輛寶馬品牌和MINI品牌汽車,同比下滑13.4%,成為“BBA”中跌幅最大的豪華品牌。
為扭轉頹勢,寶馬自2025年起密集布局本土生態:3月與華為合作鴻蒙生態整合,隨后聯合阿里發力AI語音交互,4月接入DeepSeek的AI技術;動力電池領域則攜手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推進大圓柱電芯量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