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干誰被罵,為什么外賣這樁生意成為大廠“聲譽黑洞”
時間:2025-07-20 05:17:56 出處:綜合閱讀(143)
作者 | 傅斯特
為什么會有商家“負訂單”
“7月5日必須寫進外賣行業(yè)編年史”
“這日子,聲譽黑洞干外賣的干被都得記一輩子”
這一天,外賣大戰(zhàn)時隔10年再度來襲,罵為賣樁有外賣小哥實現(xiàn)人生中第一個“日薪過千”,什外生意有奶茶店“一天賣光半年庫存”,大廠不少消費者參與了一場合法的聲譽黑洞“霸王餐”。
據(jù)晚點LatePost 消息:
外賣大戰(zhàn)三家平臺自今年以來累計會投入近千億元,干被幾乎相當于2024 年 8 月上線至今消耗的罵為賣樁國補。而從7月開始的什外生意第三季度,三家還在加碼,大廠阿里500億,聲譽黑洞京東100多億……相當于餐飲外賣和即時零售整體市場每天將迎來 5 億多元的干被補貼。
海量的罵為賣樁補貼砸到消費者頭上,他們一邊自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什外生意雞蛋要領”,一邊開啟了瘋狂“囤貨”模式。大廠薅羊毛的足跡,從美團到淘寶再到京東,逛完一家再逛另一家。
有的人一口氣囤了半個夏天的奶茶咖啡,冰箱里塞滿了星巴克、瑞幸、蜜雪冰城;有的人把下一周的三餐外賣都訂了,社交媒體上出現(xiàn)了“65元搞定一周伙食”的攻略。晚點 LatePost文章提到,在7月5日這一天中國人多下了快5000萬單的增量。
用戶笑了,騎手漲薪了,然而有些商家們卻笑不出來了。因為晚上一查賬發(fā)現(xiàn)不少是“負訂單”,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大倒“苦水”:“京東是0抽傭了!但是到手的錢沒有了,還得倒貼錢……”“奔著0傭金才入駐京東外賣,結果做完一單到手收入為負?”
讓人意外的是,這次陷入爭議的,是新入局的“優(yōu)等生”京東。
有商家曬出這樣的收入截圖,一只原價19.99元的新奧爾良烤雞,顧客實際支付7.28元,商家這一單倒貼0.3元。
這樣的“負訂單”還不是個例,比如下面這兩個,顧客點了螺螄粉加了豆泡,實際支付了16元,商家這單收入?yún)s是負6元;另一個顧客點了水磨年糕串和紫米飯團,實際支付15.36元,但商家卻倒貼了3.14元。
這到底怎么回事?要知道,幾個月前劉強東曾“吐槽”外賣平臺抽傭過高,并承諾給京東外賣定一條規(guī)矩—— 京東外賣永遠賺的凈利潤不允許超過5%,若超過5%,他會進行“處分”。
很多不解的人,上來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只要平臺單量一上漲,就開始牛了,就開始提高傭金各種配送費使勁薅商家了,這就是資本”。
這樣的聲音,太熟悉了,過去幾年,大家也是這么罵美團和餓了么“抽成高”的。
只是,我仔細研究了下,發(fā)現(xiàn)京東這回可太冤枉了!
被誤解的傭金
商家為什么體感“抽成高”呢?
來看網(wǎng)上商家曬出來的訂單:
一個訂單是牛肉拼蝦仁滑蛋飯,原價56元,顧客實際支付34.28元,商家收入25.84元,但活動支出要扣掉29.16元。你發(fā)現(xiàn)沒有,活動支出才是影響商家收入的大頭。
再看一單美團的訂單,一份鹵汁拌飯,顧客端支付19.99元,商家收入才5.89元,平臺收取傭金1.4元,而配送費足足達到了10元。
餓了么也有這種單子,一個16.5元的訂單,商家到手只有7.14元,活動補貼花了9.6元,配送費扣掉了7.33元,實際技術服務費(傭金)其實只扣了1.83元。
發(fā)現(xiàn)沒有,活動補貼和配送費,這兩項剛性支出才是吞噬商家利潤的主要原因。
而外賣行業(yè)存在一種廣泛的誤解:商家總以為,將用戶實際支付的金額簡單減去商家的到手收入,就是平臺的抽成和傭金了。
實際上,外賣的成本構成和電商等業(yè)態(tài)完全不一樣,真正流入平臺的傭金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多。
大眾理解的傭金叫“綜合費率”,包含傭金(技術服務費)、配送服務費、活動營銷費用。平臺實際收取的傭金就是技術服務費這一項,這筆錢才是正兒八經(jīng)流入平臺的荷包。
以京東的這個訂單為例:如果按照大家習慣的計算方式,那這一單顧客支付16.98元,商家收入7.48元,京東外賣的抽傭豈不是超過55%?
實際上這9.5元并不是都流入京東的口袋,因為配送服務費就占了6元,這是支付給外賣騎手的費用,這部分費用除了給到接單的外賣員,還要給一部分支撐外賣員接單的達達平臺,用于支付其服務器運行、人員支出等項目。
因此,所謂的“高傭金”,實際上是商家配送費和商家活動補貼被算進去了,真正被平臺拿走的技術服務費也就是真正的傭金,確實沒有那么離譜。
京東外賣被罵確實有點冤,外賣行業(yè)的真實傭金,并不是網(wǎng)傳的二三十那么多,很多商家把補貼和配送費也算了進去。
甚至,在外賣行業(yè),明面上的補貼費,還不足以覆蓋騎手的收入,根據(jù)美團往年的財報,平臺每一年收取的履約費用,都小于支付給騎手的成本,僅僅算履約部分,外賣平臺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tài)。
干越多,虧越多?
眼下,一些商家陷入了一個怪圈:干得越多,虧得越多,“一頓操作猛如虎,回頭一看倒虧兩塊五”,主要有2個原因。
第一,把活動補貼設置得太高了。
最近各大平臺都祭出了大額滿減活動,京東外賣的“滿11減10”、“滿8減7”,淘寶閃購的“16 - 16”“25 - 18”,這些活動快速激發(fā)消費者下單。但熟悉行業(yè)的人都知道,這些折扣和補貼活動是商家與平臺共同承擔的。
這些活動都遵循自由意愿,商家可自行選擇是否參與。而很多商家都不想錯過這波機會,都想得到更多的曝光和流量,就很容易沒算好賬,把活動補貼設置得太高。
當然,也存在一些平臺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商家們會反映,基層BD會替他們亂設置活動,有時候“被動參加”。
有的平臺對于“補貼過高”,也有上線提醒功能,比如下面這單,商家對顧客的活動補貼高達24.3元,商家預計收入為-0.75元,于是美團就發(fā)出了預警:“老板,您這單設置的顧客補貼太高了!請盡快調整方案,不要盲目補貼”。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吸引消費者下單,商家主動承擔消費者部分的配送費,設置了“免配送費”。
但配送費會有意外情況,比如遇到下雨、下雪或者是深夜,配送費會更高。遇到5公里以外的遠距離訂單,配送費可能高達七八元甚至十幾元。如果是10多公里,甚至配送費可能高達20多元。許多商家并不清楚這一點,所以會在設置中踩坑。
估計有騎手可能會說,商家支付6元,但騎手該單單價為4元,有2塊錢被平臺吃了。
我了解了下騎手的工資構成,他們的工資除了每一單的單價收入以外,還有各種活動獎勵、補貼所構成。
因此,每一單商家和用戶支付的配送費,并非全部直接給到騎手,有一部分會進入到公共的池子,用于支付運營費用、站點維護以及騎手的獎勵和補貼等。
就像大家繳納的醫(yī)保,會被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一部分劃入統(tǒng)籌賬戶,個人賬戶里的個人專用,而統(tǒng)籌賬戶就是大家共用的,誰生病了誰用。
我又看了下最近騎手接單的頁面,確實單價還算可以,也難怪最近幾年許多人都選擇去跑外賣,商家的配送費也養(yǎng)活了很多騎手。
外賣生意,為什么誰干誰被罵?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外賣是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最難做的生意了。
一方面,它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利潤低甚至虧本生意,比如餓了么至今未盈利,京東外賣號稱不允許利潤率超過5%,但實際上,全球的外賣凈利率僅為3.3%,遠遠低于其他互聯(lián)網(wǎng)業(yè)態(tài)動輒幾十的利潤率。
另一方面,外賣還是聲譽黑洞,誰干誰被罵,連京東這樣的“優(yōu)等生”也惹一身騷。
這背后,是因為中國的外賣是畸形怪物。
從商業(yè)模式看,外賣行業(yè)天然存在消費者、商家、騎手和平臺的四方博弈,平衡四方利益是非常難做的,這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qū)都一樣。
消費者渴求低價,商家希望多訂單且有利潤,騎手希望單多、單價貴、系統(tǒng)派單合理高效,平臺也不是做公益,也希望這門生意有錢可賺。
既然是博弈,那必然有的人要妥協(xié)得更多。
在海外,四方博弈中妥協(xié)得更多的是消費者。比如中國香港,點一次外賣價格比內地貴好幾倍,動輒需要35+港幣的配送費就勸退了很多人,這也是為什么香港外賣的滲透率很低。
在美國也一樣,一份20美元的餐品,加上配送費、服務費和15-20%的小費,最終花費可能達到28-35美元。倫敦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高達7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外賣視為“特殊場合的享受”而非日常飲食選擇。
這是合理的,因為外賣就是對他人(騎手、商家等)服務時間的購買權,在歷史上一直是奢侈的代名詞。比如在沒有外賣的年代,你不想做飯就得雇保姆做飯,成本有多高可想而知。
米塞斯那句話說得好:“一切奢侈品最初都是少數(shù)富人的奢侈品。經(jīng)過或長或短的時間后,它們就成為所有人都認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
外賣在海外還是奢侈品,到國內卻變成日常品,既有規(guī)模效應攤薄成本、高密度城市化發(fā)展降低配送難度和數(shù)字支付普及等原因,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為一份外賣付出的費用不高,換來了外賣的大規(guī)模普及。
要知道,外賣行業(yè)的傭金率比電商、酒旅等行業(yè)低了不少,比如亞馬遜的傭金比例在8%-15%區(qū)間,攜程的酒店預訂傭金率在10%到15%之間。
外賣行業(yè)也并不如大眾所想的那樣龐大。光拿可以查到的2023年的數(shù)據(jù)看,中國餐飲外賣市場規(guī)模約為1.2萬億元人民幣,而傳統(tǒng)電商行業(yè)的規(guī)模則達到50.57 萬億元。2024年,光淘天的GMV都在8萬億元,遠遠超過所有外賣平臺加起來的規(guī)模。
話說回來,理解“外賣是個苦生意”是需要時間的,但也不必唱衰整個行業(yè),畢竟有消費就有活力。
或許,要打破商家“越干越虧”,騎手高強度勞動、平臺被罵上天的困境,根本上還是得大家的收入提上去。
畢竟我們不缺消費人群、不缺消費需求,也不缺消費供給,缺的只是消費能力。
原創(chuàng)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fā)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宏觀經(jīng)濟、商業(yè)邏輯、企業(yè)興衰、產業(yè)轉型……這里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猜你喜歡
- 安徽卡車司機帶16歲兒子出車,在四川高速上出事故雙雙遇難,社區(qū):不敢告知家中老人
- 記者:馬杜埃凱轉會阿森納進入最后階段,預計很快獲準接受體檢
- 德轉列莫德里奇皇馬生涯隊友陣:C羅、本澤馬、拉莫斯領銜
- 羅馬諾:加拉塔薩雷仍與那不勒斯談奧斯梅恩,后者堅持要銀行擔保
- 交警駕車追緝違章貨車10公里,貨車司機慌亂之下撞殘路人被判全責!被撞人家屬稱交警也應負責,律師解讀
- 同為經(jīng)濟大省,為何山東和江蘇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遠遠不如北京上海浙江廣東
- 記者:熱刺引進懷特進展迅速,球員6000萬英鎊解約金已生效
- 出局僅1天,皇馬砸5000萬歐簽下A費,今夏已花1.7億歐引進4大強援
- “救”在身邊 兒童暑期游玩 警惕這些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