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諾和諾德、GE醫療等三度參展鏈博會!跨國醫療巨頭本土化布局持續加碼
時間:2025-07-21 04:58:29 出處:探索閱讀(143)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閆曉寒
在7月16日開幕的利康鏈博療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下稱“鏈博會”)上,多個跨國醫療巨頭參展。諾和諾德今年鏈博會,醫療不僅有阿斯利康、等度諾和諾德、參展持續GE醫療等連續三年參展的國醫“老朋友”,也有美敦力這一首次參展的頭本土化全球醫療器械巨頭。
7月17日、布局18日,加碼時代周報記者在鏈博會現場了解到,利康鏈博療巨眾多跨國醫療企業除了進行新產品、諾和諾德新技術的醫療首發,也宣布了與多家本土企業的等度新合作,以表達其加碼本土化的參展持續決心。
諾和諾德在鏈博會宣布將攜手生產端合作伙伴,國醫共同深化本地生產供應鏈戰略布局;攜手國藥物流,繼續優化藥品供應鏈管理,保障藥品供應的及時性和可及性。美敦力也在鏈博會現場宣布,將攜手血管外科領域頂尖專家以及本土人工智能科技企業,共同打造以AI賦能血管外科疾病診療的新生態模式。
不少跨國醫療企業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進入中國市場,已在中國深耕幾十年。其中,GE醫療自1897年第一臺X光機進入中國,在華發展時間已經超過百年。
近年來,跨國醫療企業在中國市場動作頻頻,在中國建廠、設立生產基地、研發中心,進行合作與戰略方面的調整。通過不斷加碼在華投資、深化本土制造,很多跨國醫療企業已經形成研發、生產、商業化運營的全產業鏈本土化布局,中國也從單純的銷售市場逐漸轉變為創新研發、生產制藥及商業化的核心陣地。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眾多跨國藥企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
時代周報記者攝
從銷售市場到本土制造
在本屆鏈博會上,本土化供應鏈布局是多家跨國藥企展示的重點。
賽諾菲展臺的亮點之一是“中國智造鏈”,內容包括其對深度布局本土供應鏈的介紹;GE醫療不僅集中展出CT等最新國產高端醫械智造成果,也呈現了其30多年來深度參與高端醫械供應鏈建鏈、強鏈、延鏈的實踐成果;諾和諾德展示了其持續推進創新產品的本地化生產的成果。
時代周報記者從各大跨國藥企方面了解到,除了100多年前就進入中國的GE醫療外,上述提到的幾家藥企在中國發展也都有三十多年時間。賽諾菲于1982年在中國建立了辦公室,阿斯利康、諾和諾德先后在1993年和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美敦力已經在中國植根36年。
在中國建立工廠,是跨國藥企深度參與中國市場的重要一步。賽諾菲于1995年在華投建首個工廠,GE醫療的首個本土工廠是其在1991年與原航天部和衛生部合資建設的“GE醫療航衛”。
而近幾年,他們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生產制造的步伐正不斷提速。
三十多年來,賽諾菲持續加碼制造與供應布局。去年12月,賽諾菲再次刷新在華投資紀錄,宣布投入10億歐元在北京建設全新生產基地。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賽諾菲已在北京、杭州、深圳建立了三大生產基地,其中北京是賽諾菲在亞洲最大的胰島素注射液生產基地,其在深圳的工廠是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外商獨資的疫苗工廠。
GE醫療目前在北京、上海、無錫、天津等地設有六大生產基地,構建了從普惠到高端全覆蓋的醫療設備國產能力。不同生產基地承擔不同產品生產任務,比如其在北京生產CT、X光機等影像設備,在天津生產磁共振成像系統。
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在無錫、泰州、青島建立了全球生產供應基地。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負責人尹思睿(Iskra Reic)表示,中國是全球醫療創新的引領者。“最近我們在北京投資了25億美元,今年以來我們又與四家中國創新企業達成授權合作,并在青島和無錫生產供應基地持續取得重大進展,體現了我們對中國創新的信心及持續深耕中國發展的承諾。”
近年來,諾和諾德也在持續推進創新產品的本地化生產。天津生產廠是諾和諾德全球戰略性生產基地之一,面向中國及全球市場供應耐用注射器械及制劑成品。去年3月,諾和諾德的天津生產廠啟動投資40億元的無菌制劑擴建項目;今年7月,天津生產廠又啟動投資8億元的質量檢測實驗室擴建項目,以保障產能提升和高品質生產。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諾和諾德天津生產廠已實現87%本土化采購,其中約70%來自京津冀地區。
時代周報記者攝
全產業鏈布局
中國市場龐大且快速增長的需求,是跨國醫療企業們不斷加大在中國生產基地投資與建設力度的重要原因。本土化生產,對遠渡重洋的跨國藥企們還有顯著好處,比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供應鏈韌性、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更好契合中國集采政策要求等。
但近年來,跨國藥企的“本土化”布局,不再僅停留在制造這一環節,部分跨國藥企近幾年將研發重心向中國傾斜。
根據諾和諾德介紹,其持續加碼在華投資,不斷深化涵蓋商業運營、生產、研發的全產業鏈布局。諾和諾德此次在鏈博會上展出的“新質研發鏈”,即體現了其對研發創新本土化的布局。1997年諾和諾德成立的中國研發中心,是第一個由跨國藥企在中國建立的研發中心。
截至目前,由諾和諾德中國研發中心設立的INNOVO?開放創新平臺對超過200個合作機會進行深入調研和討論,已有46個項目達成合作,2個項目已經順利進入諾和諾德全球研發管線。
中國市場是賽諾菲的第二大市場,也是其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賽諾菲也已經構建了一條覆蓋本土研發、生產制造到患者服務的生態價值鏈。時代周報記者從賽諾菲了解到,其已在北京、上海、成都、蘇州設立四大本土研發中心,構建起覆蓋全國的研發網絡。目前,中國已參與賽諾菲90%以上的全球同步開發項目,成為全球研發布局中的關鍵力量。
此外,賽諾菲也通過與箕星藥業、天境生物等本土生物醫藥企業合作,加速推進腫瘤、免疫等前沿療法的研發進程。
可以看出,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組建本土化研發團隊,針對中國乃至全球患者的疾病特點開展研究,已經成為跨國藥企在中國進行研發創新本土化的集體選擇。
包括GE醫療近年來也持續推進全面國產,本土研發屢獲進展。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GE醫療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全線產品中,中國研發比例突破50%;其在北京、無錫、上海打造了三大“創中心”,本土研發團隊約1800人,自2011年起主導研發并上市超過150款創新產品。
在本屆鏈博會上,美敦力的Lantern左束支起搏(LBBP)心臟導管作為“美敦力醫工結合,本土創新,反哺全球”的代表性成果亮相。
2014年,美敦力與中國臨床醫生合作開啟相關療法探索。依托中國醫工合作和本土供應鏈優勢,美敦力中國研發中心和本土臨床專家深度協作,共同開發了Lantern,這也是美敦力首款中國制造、服務全球的心臟起搏導管產品。
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表示,美敦力將不斷加強本土價值鏈布局,“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療市場和重要的創新策源地,并將在全球醫療產業鏈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