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杭州富陽水庫殺人案:34年前命案告破!嫌兇一直隱姓埋名,被捕時他用的還是電話手表
時間:2025-07-21 03:30:37 出處:焦點閱讀(143)
1991年春節前夕,年杭年前富陽萬市的州富直隱一個水庫涵洞內,發現一具高度腐爛的陽水用男尸,兇手逃亡34年,庫殺富陽刑警靠著兩條線索和一張證件照片,人案不懈追蹤。命案名被今年6月7日,告破嫌兇終于落網,嫌兇姓埋一直隱姓埋名、捕時表謹言慎行的還電話手他,如今用的年杭年前是一只電話手表。男尸身份確認后,州富直隱有個男人消失了1991年2月8日,陽水用距離除夕還有6天,庫殺富陽萬市的人案一個水庫放水,不少村民來這里抓魚。水庫旁有個涵洞,三個捕魚的青年出于好奇進去探險,發現了一具尸體。
圖為當年案發現場勘驗圖接案后,富陽公安刑事偵查大隊立即趕到了現場,當時參與偵查的民警洪三健剛剛工作3年。經法醫初步檢驗,死者是一名男性,尸體高度腐爛,骨頭都露出來了,死因系鈍物所致,死亡時間估計已有6個月?!爱斕旌芾洌w附近只發現一串鑰匙和一條舊皮帶?!倍喾脚挪楹螅窬谌丝趫笫О钢袑さ靡粭l線索,時間大致吻合——1990年10月,曾有外地的一戶人家到富陽報案尋找失蹤的家人。民警將舊皮帶拿給家人看,女兒一眼認出皮帶扣,這是她的爸爸李某用了很多年的。李某是一家木材加工廠老板,1990年隨一位好友來富陽做木材生意,后來就沒了音訊。當年富陽公安派了大量警力搜索,可一直“活不見人,死不見尸”。經過調查走訪,當年把李某帶到富陽來的是當地人魏某,但2月8日涵洞內的男尸身份確認后,魏某消失了。刑警逐一詢問魏某的家人好友,沒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刑警剛剛追到廣西石料場,他又逃走了那年魏某二十七八歲,家庭也算幸福。他在富陽的石料場從事采礦工作,會開拖拉機,還有點爆破技術。除了這些線索,民警手里只有魏某身份證上那張黑白照片。富陽縣公安局(后改市局)到萬市有2小時的車程,當年刑偵大隊只有一輛吉普車,民警們坐公交、騎二八大杠自行車來回排查了幾個月,終于得到一條線索:魏某去了廣西寧明縣的一個石料場。1991年10月,刑偵大隊組建工作組,派民警洪三健等一行四人帶著通緝令前往廣西寧明追兇。10月18日,工作組找到了石料場,在工人宿舍的大通鋪里,每個位置都張貼著工人名字,“浙江魏某某”幾字清晰可見,但人又不見了,老板說他剛走一個星期。工作組四人心涼了一半,他們四處打聽,在距離寧明縣40公里外的憑祥市,他們打探到魏某曾到那里找工作的信息,還是石料場?!袄习鍌兌颊f前幾天剛見過,總是差一口氣?!?/p>
圖為工作組走訪調查憑祥市與越南接壤,1991年邊境仍不太穩定?!爱斈暝谀抢镞€能聽到對面大喇叭喊叫的聲音。廣西蚊蟲多,10月底11月初天氣潮熱,我們四個人一到當地就水土不服,但心里更不服。”洪三健回憶說。四人擠在一個不大的旅館房間里,連續工作11天,沒有找到任何線索。此后的30多年里,工作組為了緝兇,踩過安徽的采石場、鉆過湖南的小煤窯,每有一個新線索都第一時間趕去,卻總差一步,魏某仿佛人間蒸發了。在倉庫的上萬份檔案中刑警翻到了他10多年前的照片現任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應登曉23年前剛到重案組時,就聽說了這起案件。“常聽洪大(洪三健)等領導念叨,他們反復提起的案子,在我心里比自己親身經歷的案子還要深刻,他們對案子執著的這股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萬市水庫邊的涵洞,應登曉去過很多次,眼看水庫一年年發生變化,而34年前的這起命案積案,到底哪里才是突破口?魏某人在哪里?結合前輩刑警們追查得到的線索——魏某總是從事采礦工作,僅有一張20多歲時的黑白照,會開拖拉機、懂爆破、有可能無戶籍身份信息——今年,云南某個小城傳來了消息:1992年,有個“外省人”在云南某礦場開拖拉機,后來自己買了車跑運輸,再后來開了采石場。“更關鍵的是,這個人辦手續總用別人的名字,礦上的人都稱呼他‘外省人’,對他的了解也很少?!?/p>
圖為專案組走訪調查應登曉說,等了34年,現在一刻也等不了了。工作組得到線索當天就飛往云南,落地后立即聯系當地各個單位協助巡查。“考慮到他辦廠,重點查找了他的手續登記信息。”輾轉往返兩個地級市,2000多公里山路,在當地某部門兩層倉庫的上萬份檔案資料中,工作組找到了魏某在2006年辦理的許可證底檔照片。“這張照片將年代拉近十年,以現在的技術,找人容易了很多。”經過幾個日夜的蹲守,今年6月7日下午,一個身著紅色短袖、皮鞋锃亮的身影進入了警方的視線,對比2006年的許可證底檔照片、上世紀90年代的身份證黑白照,這個男人的身影佝僂了不少,但眉目間與當年通緝令上的人如出一轍。當應登曉喊出魏某的名字時,那人渾身一僵,直到戴上手銬,聲音嘶啞的他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圖為云南抓捕現場后來魏某供述,當年為了幾千塊錢,他搶劫殺害了李某。審訊室里,他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還說他這些年總做噩夢,夢見涵洞里冷風吹進來,吹得他睡不著。隱姓埋名沉默寡言被捕時他用的還是電話手表在30多年的逃亡生涯中,魏某在云南邊境小城的一個村里過起了日子,村里人都說他是“外地來的”,平時喜歡和大家打打牌,做生意認識的人都說他很懂人情世故。當地人對魏某的評價是不打架不鬧事,酒品也很好,只是沉默寡言。有人這樣向應登曉評價魏某:“一起喝酒,喝到最后都感覺他像沒存在過一樣?!彪S著公安系統身份信息建設的推進,無身份、無戶籍的魏某在當地生活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他不敢考駕照、不敢辦銀行卡,外出找人開車,連住宿也要借用他人身份。冥冥之中好似自有命運的安排,從富陽到云南,魏某會賺錢,上世紀90年代做木材生意,到云南后先后多次辦廠,但結局都是生意失敗,最終四處逃亡。60多歲的他租住在一間小房子,深居簡出。盡管這樣,他也仍秉持謹言慎行、不惹事的原則,只用老年手機,被民警抓獲時,他用的是一只電話手表。老刑警翻開34年前的筆記本終于補上遺憾案子終于破了,當年意氣風發的洪三健大隊長如今兩鬢斑白,下個月他就要退休了。當成功抓捕的消息傳到他這里時,他激動萬分:“遺憾終于補上了。”洪大拿著當年泛黃的筆記本向記者講述這段經歷時,精確無誤地翻開了他在1991年的筆記:2月8日,星期三,水庫后的一個涵洞內有一具尸體。像這樣的筆記,37年中他寫滿了幾百個本子。
圖為民警當年的工作筆記“我老婆上次還說我吹牛,她看了以后驚呆了,非要找出我們結婚當天的筆記看一看,我記的第一句是:今天我很高興,我要成家了。筆記里還記了當天誰來家里幫忙……”這么多年,記筆記成了他的習慣。
當年的筆記本已泛黃而以應登曉為代表的一代刑警,則是公安信息化建設過程的親歷者和參與者。他說,技術更新迭代,為公安打擊犯罪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手段。回頭看,老一輩的刑偵精神真是最大的財富,“他們經歷了‘慢時代’,堅韌、能吃苦,對案件真是精雕細琢,他們細心細致,能受到他們的影響熏陶,真是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