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上架好麗友,為何讓中產集體破防?
時間:2025-07-20 14:49:38 出處:汽車音響閱讀(143)
作為消費者,山姆上架山姆對我并不重要,好麗何讓會員模式對我就更不重要了。中產對我重要的集體是什么呢?是正常。
山姆上架好麗友這件事,破防為什么會引起消費者這么大不滿?山姆上架
如果你在前幾個月搜索山姆,大部分帖子都還是好麗何讓夸山姆的產品好,討論山姆有哪些貨品值得買,中產哪個城市即將開一家山姆等等。集體
但如果你現在再搜山姆,破防大概率看到的山姆上架會是:山姆的選品下降了嗎?山姆的高層換人了嗎?怎么投訴山姆?
口碑的極速反轉,上架好麗友是好麗何讓一個關鍵節點。
一開始,中產是集體有部分消費者提出疑惑,為什么山姆總會把一些賣的破防很好、口碑很好的產品下架掉,進而引發了一些關于「山姆選品是不是越來越差」的討論。
直到好麗友上架,輿論找到了突破口,被拎出來成為證據。好麗友之后,還有盼盼、衛龍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的牌子,上了控訴山姆的被告席。
從2019年爆火,成了國內同行模仿標桿的山姆,在順風順水了6年之后,可以說迎來了最嚴重的一次輿論危機。
這期內容,我就來聊一聊山姆。
01
很多人把山姆在國內的成功歸功于會員制,其實是不正確的,至少不是完全正確。
在19年的時候,國內的很多企業開始把會員制奉為圭臬,認為會員制是能拯救盈利的商業模式,所以山姆和奈飛,是那幾年被反復拿出來學習和分析的對象。
會員制的好處已經被說爛了,無非就是會員費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圈住高凈值客戶群體,企業又能憑此優勢向供應商要求更好的商品,優化供應鏈,回饋給會員們優質的商品,良好的服務和優惠的價格。
企業賺到錢了,供應商有穩定客戶了,消費者也能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放心的商品了。聽起來那不是雙贏,是多贏,贏麻了。
但如果你買過山姆的商品,就會發現,即使為壓低成本存在的大包裝,如果仔細算一下單價的話,依然談不上便宜。最多只能算是質優,讓會員覺得至少是劃得來的。
實際上,山姆在國內并沒有貫徹會員制這個模式。
會員制模式的一個典型特點是,會員付費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例如奈飛,收入構成特別單一,會員費接近100%,是絕對的主力。想要提升收入就是會員費漲價。
而像愛優騰這些流媒體平臺,初期走的還是互聯網模式的老路,靠免費吸引流量,然后利用廣告變現。
這就造成了一個矛盾。當愛優騰開始學習奈飛的會員模式,大力推行會員以后,你覺得他們會放棄廣告收入嗎?平臺會不會這么好心呢?
結果就是,在三家競爭之下,單靠會員費是無法完全盈利的,廣告收入這個大頭也不能放,還要想辦法在這個基礎上玩出花來。
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什么超前點映、會員之上還有會員的奇葩行為癥結所在。
那如果對比一下山姆老家的對手Costco,其實Costco是堅持原本會員制更徹底的一家。可以看出相比傳統零售商賺取商品差價的模式,Costco主要利潤來源就是會員費本身。以至于出現了占比2%的會員收入卻貢獻了超過70%利潤的情況,甚至出現過128%的這樣的夸張比例。
從數據來看呢,Costco確實嚴格遵循了商品低毛利的原則,常年維持在12%-14%左右,遠低于同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商超的20%-30%。
如果扣除掉運營費用和稅費,Costco其實壓根就沒怎么從商品上掙錢。
中國山姆雖然沒有拆分出獨立的財報,但根據業內估算,商品的銷售利潤占比并不低,既賺取會員費,也靠商品的差價賺錢,兩邊都不耽誤。
這也是為什么過去分析山姆會員制的文章一再強調會員制的性價比,但會員在實際購買過程中,算下來并沒有說的那么便宜。
但如果看二者在國內的境遇,在美國本土不如Costco的山姆,在國內市場卻把Costco摁著打。不僅開店數量遠高于Costco,會員制倉儲的關鍵指標會員續費率,也高于Costco。
那么問題來了。要是把山姆在國內的成功歸功于會員制模式,那為什么把會員制執行得更徹底的Costco,相反不如山姆受歡迎呢?
我甚至認為,山姆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蒙蔽了國內零售業,帶一群同行走上了歪路,以至于像盒馬這樣的新零售一度也搞起了會員模式,但并沒有起到什么革命性的效果。
相反轉頭一看,沒有會員制的本土企業胖東來一樣做的很成功,把坪效拉到了一個友商流口水的地步。而來自德國的奧樂齊也開始在國內發力。
關于奧樂齊這家超市也很有意思,我認為這個才是盒馬應該成為的樣子。有機會再專門出一期內容聊聊。
所以我們至少可以認為,會員制有它的優勢所在,但絕對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02
那山姆是怎么在從96年就進入了國內市場,低迷了20多年后,又走入快車道的呢?
有人認為最近山姆的質量下降是因為更換了高管,這個猜想,其實不無道理。
中國山姆轉折的一個關鍵性人物就是在今年1月退休的山姆中國總裁安德魯·邁爾斯,這個英國人還有個中文名文安德。
文安德上任后,主要干了三件事情:
第一是將山姆上萬的SKU削減到4000個左右,提高周轉率并與供應商談判。
第二是20年來第一次上漲了會員費,從150漲到了260。當時其實有很大爭議,但是文安德堅持認為不接受這個價格的本身也不是山姆的目標客戶。
第三是拓展了電商和即時零售業務,打造了一個配送生態系統。事實也很成功,現在山姆有一半的銷售額是來自線上。至少山姆的App比Costco那半死不活的小程序是強多了。
這些舉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重塑了山姆內部以及消費者對山姆會員店的認知。
也就是在文安德的任內,山姆一舉從8家門店擴展到了55家,并且成了會員制倉儲的代名詞。
其實山姆跟Costco有那么點肯德基和麥當勞的意思。肯德基在全球市場遠不及麥當勞,但率先進入中國市場,成了美式快餐的標桿。
而山姆在國內的成功跟肯德基也有那么些類似,除了原本的機制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其實是本土化。
比如說Costco的選址還是以郊區為主,這是典型的美國人習慣。而山姆現在更多的在往市中心靠攏。再比如山姆學習了國內電商的前置倉,讓線上下單變得更加方便。
最重要的是,山姆依靠在國內深耕多年的沃爾瑪,積極和本土供應商合作,采購了更多符合國內消費者口味的商品。
這些費盡心思的選品,才是山姆真正的護城河。
很多大公司,尤其大公司的高層有一個通病,就是看問題只喜歡從公司層面出發,喜歡戰略、概念、模式等等,而不是從消費者的視角看待。
例如山姆的成功,就會覺得會員制是關鍵,是一種更優于傳統商超的模式。
但如果你是一個消費者,你會在乎什么模式不模式的嗎?你只會在乎我在這家超市買的商品好不好。
山姆爆火的時候,恰好是消費者最焦慮的時候。大部分人去山姆購物,是因為覺得山姆的東西是令人放心的,是其他商超買不到的品質,并且我不需要再去思考同樣的商品,我應該買哪一家的,因為山姆已經幫我篩選好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完全可以把山姆看成是一個買手店。而每年的會員費,就是為買手所支付的溢價之一。
其實胖東來也是一樣,胖東來壓根不是會員制,也不是靠低價來吸引用戶的,甚至不是低SKU,在供應鏈上比起連鎖巨頭們,也很難說有什么優勢。
但是胖東來通過自己獨有的方式,提供讓人放心的商品。于東來自己也說,顧客滿意度里,商品占80%,其他占20%。
不管是什么商業模式,最終目標其實都是帶來好商品。消費者來到超市并不是為了某個品牌而來,而是因為商品是在這家商超出售,才令人放心。
有些人說山姆上架好麗友讓中產破防,主要是因為打破了中產去山姆購物的虛榮心。其實完全不是。
按照山姆的模式,會員完全有理由因為你上架好麗友生氣。
好麗友過去就因為中韓產品配料表不同,在國內使用代可可脂的事情鬧出過品牌危機,在消費者心里就不是什么優質品牌。
前面也說了,山姆商品不透明的毛利,和不那么全面的會員福利,其實已經讓會員費變成了入場資格。我交這個會員費,就是指望你能挑選令我放心、滿意的商品。
之前山姆已經出現過牛奶盒蟲卵、鹵水品牌陰陽標簽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會員對于食安監管方面的擔憂。
上架好麗友,則更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好麗友、盼盼、衛龍等等不是關鍵,關鍵是這是否是文安德退位后,山姆未來的選品思路?為了追求更高的商品利潤而采取的措施?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會員費還有什么意義呢?
這就像是去吃人均500的高級自助餐,消費者可以接受菜品的種類少,甚至可以接受拿取限量。但決計沒法接受牛排用合成的,咖啡用速溶的。
要知道,山姆如今作為零售行業的標桿,有無數供應商和品牌,都希望能進入山姆,擺上貨架。
當山姆開始隨意進行選品,會員們再也買不到自己喜歡的商品,再也沒法對山姆的商品閉眼入的時候,山姆的神話破滅,也就是早晚的事。
03
最后,我想說一下,我們到底需不需要一家山姆?
我覺得我作為消費者,山姆對我并不重要,會員模式對我就更不重要了。對我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正常。
所謂正常就是,我花多少錢,你就給我值多少錢的東西。
我不想要線上購買一包蔬菜,送過來一半是爛菜葉子。不想要買一盒草莓,上面紅艷艷,翻到底全是毛茸茸的白霉。不想要花錢了,還要抱著兩瓶洗發水看誰的生產日期靠前。不想要標著標著200g的肉,回家一稱150g。
不想要我帶著購物清單來,結果你帶著心理戰術等我進場。
這些不是挑剔,也不是哪個群體該獨有的生活,是我們本該擁有的常識。
而在這個時代,正常,居然成了最奢侈的需求。
關注IC實驗室視頻號
B站:IC實驗室
微博:IC實驗室
公眾號:IC實驗室
全網同名,歡迎來撩?
商業世界的有趣就在這里。
關注大眾消費,互聯網商業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見與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