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背后的幫送員:2.5元一單送上樓,日賺250元
時間:2025-07-20 07:59:54 出處:綜合閱讀(143)
暑期一直是外賣一年中外賣訂單最多的時候。近段時間,大戰的幫多家外賣平臺的背后“價格戰”更讓外賣訂單激增。7月18日,送員送上多個外賣平臺在連日的元單價格戰后被集體約談,引起了消費者、樓日配送員等的賺元關注。重慶觀音橋商圈,外賣還有一群人也被這場“大戰”持續影響著。大戰的幫
他們在午高峰和晚高峰與外賣員交接,背后負責將外賣送上樓即可。送員送上在持續高溫外賣訂單不斷增加的元單這個夏天,這群掙著外賣配送“差價”的樓日幫送人員,就像是賺元外賣的“擺渡人”,而他們的外賣工作遠不止“上樓”那么簡單。外賣訂單的數量,也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收入。
市場價2.5元一單 暑假是訂單高峰期
7月18日中午12點,重慶連續第三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烈日炙烤下,戶外的空氣都是滾燙的。觀音橋未來國際樓下,眾多騎車的外賣員到達后,迅速將后備箱的外賣取出,遞給在樓下等待的一位中年女性,并迅速在對方的手機上掃碼,確認訂單的單號并支付費用。外賣被放在地上,等待旁邊另一名男子在上面用黑色簽字筆標注大寫的樓層和房號,然后根據樓層放進已經放在一旁的等待上樓的外賣里。
寫字樓下,一位外賣小哥正在與幫送人員溝通
10分鐘時間,這個外賣幫送的小團隊已經接了35單,每單單價2.5元,另一位專門負責外賣“上樓”的阿姨拎起已經整理好的20多份外賣到一樓等電梯,“先送7樓,然后逐級往上。”
與此同時,觀音橋紅鼎國際C座樓下,“單打獨斗”的6名幫送員同時在這里等待。
此時,C座樓下的四部電梯前均排起了長隊。兩部低層電梯去往8-24層,一部高層電梯運行范圍為8層、25-31層,這兩類電梯都需要等待4-5分鐘才能擠上一趟。供送餐送貨人員使用的消防電梯雖可去往全部樓層,但往返一趟卻需要花費10分鐘。
在午間高峰期,紅鼎國際C座的幫送員送一趟外賣約需10分鐘,每一次能送1-5單之間。幫送員小李送一趟外賣就花費了11分鐘。
12點24分,從騎手手中取過外賣后,小李用記號筆在外賣單上標記好樓層和門牌號,隨即快步走進寫字樓大廳,這一趟,他要送三單外賣。
時間以分為單位流逝,12點35分,小李從樓梯口走出。在等待電梯時間過長時,他選擇走樓梯下樓。
在非高峰時間段,電梯擁堵情況就好多了,10分鐘內一名幫送員可完成兩趟配送。不過,由于總單量相對較少,一名幫送員平均一趟只能接到一單外賣。
一個二維碼和一個收外賣的籃子,是不少私人幫送的標配
記者觀察到,幫送員通常會在寫字樓下擺放一個籃子,里面放著幫送員的微信和記號筆。除當面交接外,若幫送員正在送貨,不在籃子附近,騎手會將外賣放入籃中。后續騎手和幫送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將通過留下的微信進行。
午高峰期間,上游新聞記者走訪觀音橋多個寫字樓,均在樓下見到了數量不等的幫送員,多的一棟樓下會有五六組,不過,所有樓棟的幫送價格都統一為2.5元每單,大家的操作流程也大致相同,幫送員送到后,會在自己的群內給外賣員反饋送達照片。
一位外賣幫送員的幫送群里,外賣小哥發來訂單配送詳細需求和幫送費,幫送人員送達后返圖
大多數幫送員并不會全天守在樓下,多位幫送員介紹,他們的工作時間基本在中午11點至下午1點半,下午5點至7點之間,這也是觀音橋商圈外賣高峰期。
“上樓”也有生意經 為趕時間爬樓梯
7月17日中午,上游新聞記者在觀音橋紅鼎國際名苑A座體驗了一次外賣幫送。
這座寫字樓樓高48層,只有四部電梯,每到中午就會排起長隊,等一次電梯都要10分鐘左右。
上游新聞記者先后進行了兩趟配送,第一趟總共15分鐘送達了6個外賣。
第一趟是高層的6個外賣,隨后第二趟則是低層配送,僅有兩個外賣。在配送高層的6個外賣時,配送第二個外賣后,記者錯過了上行的電梯,剩下的4個外賣卻分別在3個樓層,每一份外賣都有規定的送達時間,配送員必須在時間內送達,如果等到電梯下行再上行,起碼要過去15分鐘。
根據其他配送員的建議,上游新聞記者只能通過爬樓梯的方式送達另外三個樓層的外賣,一共爬了7層樓,配送3個外賣總共用時11分鐘。
樓梯間內的空氣如同燜烤,而且不能放慢腳步,同時,雙手都拎著的外賣要時刻注意湯水或液體不要大面積撒落,“如果遲到了外賣員要被罰,被差評了也要被罰,下次就不得找你送了。”
送完高層,記者的黑色上衣都已經被汗濕透,但緊張的情緒不能緩解,因為還有兩個低層的外賣已經在一樓等著配送。
觀音橋的一棟高層寫字樓,外賣幫送員雙手拎滿即將送上樓的外賣
實際上,看起來只是上樓,配送員們卻總結出了不少大學問。
已經當了兩年樓棟外賣配送員的林華(化名)介紹,在觀音橋單打獨斗當配送員的很少,“單子多了一個人根本來不及,一般是有人負責接單,有人負責整理,有人負責外送,來不及時大家輪換。”
另外,在樓棟里當配送員還要和保安打好關系,“這樣他有時候會幫你看電梯,還會幫你卡位等電梯。”
外賣的配送先后也有講究,高峰期可以坐到所送外賣的最高層,因為樓梯下樓快,“比起爬樓快一些,可以盡快送達”。
外賣配送員需要記住該樓棟的平面布局圖,精細到每一個門牌號的具體位置,“盡量不走回頭路”。
外賣員算時差賬 消費者有安全擔憂
在觀音橋一知名寫字樓做幫送已經大半年的瘦瘦(化名)介紹,近段時間,因為幾家外賣公司的價格戰,加上高溫的原因,外賣訂單比過去多了不少,“但是,我們的人均收入其實是降低的,因為這兩個月,來了很多之前沒有的人加入這個行業,以前樓下只有兩撥人,現在人多的時候有5撥人!”瘦瘦介紹,此前每天收入在300元以上,最近一段時間卻只有250元左右。
午高峰,一名外賣幫送人員正在整理滿地的外賣
上游新聞記者采訪了多位從事外賣幫送從業者,他們表示,雖然日工作在5個小時內,但日均收入卻普遍超過了200元。
在另一棟寫字樓做幫送的黃先生則一直和妻子、妹妹一起合作幫送,這個暑假兒子也加入進來,“7月以來,工作日一家四口一天最多的時候能掙上千元,少的時候也有700多元。”黃先生覺得,這是一個可以長久的生意,他的手因為先天原因不是很靈活,“出去找工作拿不到那么高的收入。”
一單2.5元,幾乎是整個觀音橋的統一價,大家很默契,沒有人打破這個行價。為什么外賣員愿意從自己的配送費中抽出這些錢給這些外賣“擺渡人”,上游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外賣小哥,大家都算著一筆經濟賬。
在觀音橋送外賣多年的何云(化名)介紹,“我送一單的費用在6元左右,高峰時段電梯都很難等,等電梯上樓不僅會浪費時間還可能超時,一單慢了后面的單子都會慢,罰款、扣分可能比這2.5元還虧。”另一方面,時間賬也要算,“如果不上樓,午高峰很多時候十分鐘就可以多送好幾單,我就算一單少2.5元,累積多的也掙出來了。”
在大多數時候,接收外賣的消費者并沒有刻意去了解送到手上的外賣到底是誰送的,但也有消費者提出了隱憂。
在觀音橋未來國際上班的周女士介紹,她一直都知道中午自己的外賣很多時候是幫送員在送,“當然不是我自己付錢,我覺得也沒啥,主要擔心飲食安全問題。”周女士回憶,她曾經在電梯里看到過外賣配送人員因為配送時沒及時回到電梯,讓十多份外賣就放在電梯的地上無人看管,“我專門跟了一路,電梯上到最高再下到一層,那個人才重新回來,這期間十來分鐘,那些外賣就這么放在地上。”
在觀音橋商圈工作多年的秦雨也時常會接到幫送員送的外賣,他最擔心的也是食品安全問題,“感覺這個行業還沒有一個行業規范,希望至少大家能辦個健康證掛在身上可以隨時看到,也是一個保障。”
上游新聞記者 石亨 實習生 陳鑫 趙尹鳴
責任編輯:戴麗麗_NN4994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