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基金“斷臂之痛”!固收+大佬張翼飛官宣離職
時間:2025-07-20 14:46:52 出處:汽車音響閱讀(143)
文/任暉
7月17日,斷臂之痛安信基金公告稱,安信公司旗下張翼飛因個人原因卸任安信穩健增值等9只基金的基金基金經理一職。
據張翼飛早間發布的固收致投資者信披露,此次離任是大佬出于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的主動選擇,其下一站大概率將投身私募領域(即“奔私”)。張翼職
作為安信基金當之無愧的飛官“固收+”旗幟性人物,張翼飛巔峰管理規模644億元,宣離這一數字在同期安信基金總規模中占比接近一半,斷臂之痛是安信支撐公司規模的核心支柱。
他的基金突然離職,對高度依賴其管理能力的固收安信基金而言,無疑是大佬“斷其一臂”的重大沖擊。
TOP級固收+大佬
資料顯示,張翼職張翼飛擁有經濟學碩士學位,飛官職業起步覆蓋多元領域:早年歷任摩根軋機(上海)有限公司財務主管、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處研究員、秦皇島嘉隆高科實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2007年進入證券行業后擔任日盛嘉富證券國際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研究部行業研究員。
2012年9月,張翼飛正式加盟安信基金,2014年3月開啟公募基金經理生涯,2023年5月升任公司副總經理。不過高管職務未滿一年,2024年3月27日安信基金公告顯示,其因工作安排卸任副總經理,轉任公司首席投資官(混合資產CIO),這一調整也凸顯了公司對其投資能力的高度重視。在安信基金任職期間,張翼飛累計管理過34只基金,覆蓋貨幣型、債券型及靈活配置型等多品類。
張翼飛是典型的絕對收益風格,在股市震蕩與下行環境中防御能力尤為突出,2021年市場震蕩周期中,其管理的"固收+"產品憑借"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脫穎而出,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
規模數據印證了其市場認可度:巔峰時期張翼飛管理規模達644億元,而同期安信基金總規模為1364億元,其個人管理規模占比接近公司總規模的一半,堪稱支撐安信基金規模的"半壁江山"。從業績表現看,張翼飛是業內公認的TOP級固收+基金經理。張翼飛管理時間最長的產品安信穩健增值A,在其任期內累計收益率達82.81%,同類排名71/457,長期收益能力顯著;年化收益最高的安信民穩增長A,任期累計收益率62.25%,年化收益率達9.19%,同類排名5/245,考慮到這只一只偏債混合型基金,收益率更值得點贊。
投資策略方面,張翼飛遵循“以簡馭繁”原則,根據風險收益比與產品定位,精選純債、轉債、股票三大資產進行組合。
純債方面,主要起安全墊的作用,不做信用下沉,以獲取穩定的票息收益為主;股票方面,要求估值長期具備較大吸引力,自下而上選擇價值被低估的優質股票;轉債方面,以性價比作為配置考量,結合期權定價精選標的。
下一站可能選擇“奔私”
在安信基金發布的《張翼飛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張翼飛向持有人道別并闡述未來方向。
“我將繼續從事資產管理行業,雖然已經不算太年輕但相比那些‘超長待機’的前輩們,我仍可能有半個世紀的時間,繼續從事這份激動人心的工作、去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不疾不徐,以足夠的韌性和耐心,用一種在長期內風險友好型的、有積累性的、行穩致遠的絕對收益投資方式為大家服務,與大家相處。”張翼飛稱。
張翼飛還提到,資管行業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正如好的資源配置提升了社會效率,好的資本配置也一定推動了經濟進步。幾十年來,那些成為中國經濟支柱的企業,幾乎都是通過資本市場成長起來的。我相信資本市場同樣存在“看不見的手”,基于企業價值的成功投資,不光能給持有人帶來收益,也一定能給社會創造效益,實現信托責任與社會責任的統一。
繼任者能力尚待考驗
據公告,張翼飛卸任的9只基金,由李君、黃琬舒兩位與其共事多年的基金經理接棒。安信基金旗下多只固收+產品由三人交叉管理,例如李君自2017年加入安信基金,與張翼飛共同管理安信穩健增值,至今已有近8年時間。有基金研究人士認為,張翼飛的接任者或將在投資理念上最大程度延續原有的產品定位與組合策略。
目前,李君管理基金產品數量達到9只,管理產品規模為283億元。黃琬舒管理基金產品數量也將達到9只,管理產品規模為159.83億元。李君擁有20年證券從業履歷,在賣方研究與私募領域積累了深厚的股票投研積淀。
從歷史業績看,李君參與管理的基金業績同樣較為穩定,典型代表如長期管理的安信民穩增長A,該產品已連續8個自然年度實現正收益,展現出穿越市場周期的能力。值得關注的是,安信民穩增長A此前為張翼飛與李君共同管理的核心產品,2022年張翼飛退出管理后,李君獨立運作期間仍成功抵御了2022年、2023年的市場回調壓力。
不過數據也揭示了明顯短板:相較于張翼飛管理的產品,李君獨立擔綱的基金在收益率上存在一定差距。以2024年為例,安信民穩增長A分別跑輸張翼飛管理的安信穩健增值4個百分點、跑輸安信平衡增利10個百分點。對于追求"絕對收益"的"固收+"產品而言,這樣的業績差距已較為顯著,成為其接棒后的核心挑戰。
黃琬舒的資管從業年限相對較短,目前僅有3年。2016年加入安信基金后,她先后經歷債券交易員、研究員、專戶投資等崗位歷練,2021年4月正式開啟公募基金管理生涯。
從管理產品結構來看,黃琬舒目前參與管理11只基金,其中單獨管理的4只產品均為純債型(安信中短利率債A、安信尊享)或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安信目標收益A、安信永利信用A)。這一產品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對其權益投資能力的審慎態度。
安信基金“斷臂之痛”
在行業上一輪牛市周期中,安信基金因投資風格的保守傾向錯失了規模擴張機遇,甚至在2018-2021年期間出現股票型基金規模不增反降的情況,混合型基金規模也僅艱難突破200億元門檻。
2021年,隨著張翼飛管理的“固收+”基金業績迅速崛起,安信基金規模迎來爆發式增長,總規模一路攀升至1364億元。而這一規模的半壁江山由張翼飛撐起——其個人參與管理的基金規模超600億元,成為公司規模增長的核心引擎。
如今這位“頂梁柱”的突然離職,對高度依賴其管理能力與市場號召力的安信基金而言,無疑是“斷其一臂”的沉重打擊。如何填補核心人物離場后的規模空缺與業績斷層,將成為安信基金未來發展的關鍵挑戰。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 任暉_NBJ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