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擬清倉杭州銀行:16年陪跑終離場,套現超30億元背后的戰略調整
時間:2025-07-19 21:21:27 出處:知識閱讀(143)
文/馮國營 編輯/彬斌
7月15日,中國州銀終離整杭州銀行發布的人壽一則公告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公告顯示,擬清股東中國人壽擬在三個交易日之后的倉杭場套三個月內,減持其所持有的行年現超全部5078.94萬股股份,這部分股份占杭州銀行總股本的陪跑0.70%。按照當前股價估算,億元此次清倉式減持或將套現8.6億元。背后這一舉措標志著這家險企與杭州銀行長達16年的略調資本聯姻即將落下帷幕。
十六年資本聯姻歷程
回溯至2009年,中國州銀終離整中國人壽以戰略投資者的人壽身份入股杭州銀行,成為其第五大股東。擬清2016年杭州銀行成功上市,倉杭場套彼時中國人壽的行年現超持股比例高達5.55%。同期,陪跑還有中國太保(持股比例4.59%)和新華保險等險企紛紛入駐。然而,經過多年的減持,截至公告發布之日,中國人壽的持股比例已降至0.70%。
三輪減持累計套現30.42億
中國人壽的退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步驟實施的戰略調整。
2021年,中國人壽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了0.94%的股份,套現8.43億元。2023年,其將2%的股權轉讓給杭州市城投集團,獲得14.29億元。2024年,再次減持1%的股份(共計5930萬股),又獲得7.7億元。若加上本次計劃減持所獲資金,累計套現總額將超過39億元。業內人士透露,鑒于初始投資成本較低,中國人壽此項投資的凈收益率預計超過160%。
險資進退之間的戰略邏輯
中國人壽并非個例。早在2022年8月,中國太保便已清倉杭州銀行,累計套現34.45億元。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接盤方”。今年1月,新華保險以43.17億元的價格受讓了澳洲聯邦銀行持有的5.45%股權,交易單價僅為13.1元/股。
減持背后隱含著三重考量。其一,會計準則的影響。IFRS9實施之后,權益投資加劇了保險公司利潤表的波動,減持有助于平滑投資收益的表現。其二,資產配置的優化。險企正逐步轉向高分紅、高ROE的資產,以契合負債端長期穩定的需求。其三,戰略的再平衡。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曾表示,將構建“分散均衡的高股息組合”,兼顧股息收益與增值潛力。
銀行股減持潮中的價值重估
當前銀行板塊整體表現強勁,年內指數上漲了19.98%,杭州銀行一季度凈利潤仍保持著17.3%的增長。然而,其連續三年分紅率低于25%,這可能降低了其對險資的長期吸引力。市場分析認為,本次減持更多是險企主動調整持倉結構的行為,而非對銀行基本面的否定。中金公司研報指出,銀行股息對保險資金仍具有吸引力,建議關注區域紅利明顯的優質城商行。
這場持續了十六年的資本故事即將迎來終章,它折射出中國金融市場中險資配置策略的深刻演變——從戰略持股到動態平衡,從集中投資到分散布局。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權益資產實現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的新平衡,將成為所有險資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