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一業主退休后閑不住,樓頂"開墾"150㎡空中農場
時間:2025-07-20 05:58:26 出處:汽車配件閱讀(143)
近日
家住普陀區澳門路288弄的居民們
向《新聞坊》同心服務平臺反映
他們小區19號樓
樓頂的公共天臺變成“私家農場”了
(現實版"QQ農場"?)
住在這棟樓頂樓的一戶業主,長期在天臺上養魚、滬業養花 、主退住樓養鳥,休后閑還種著各種各樣的頂㎡菜,把天臺堵得嚴嚴實實。空中居民們向物業居委多次反映,農場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開墾
這片“空中農場”的滬業背后
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安全隱患?
整改又為何如此困難?
來看記者調查
記者來到19號樓的天臺上
眼前的景象令人吃驚
原本應該是空空蕩蕩的公共區域,竟然已經被數百盆盆栽密密麻麻地占領了——茄子、主退住樓辣椒、休后閑玉米稈、頂㎡西瓜藤……
魚缸,空中鳥籠也是農場一應俱全,儼然一個微型農業生態園。開墾
居民邢阿姨說,這個私家"空中農場"目測大約有150平方米左右,這里的盆栽都是住在頂樓的一戶業主種植的,眼前的這種情況,也已經持續了三、四年了。在此期間,居民們也多次向物業和居委反映過,每次都有人過來清理,但很快又會卷土重來。
業主在樓頂“開墾”150㎡空中農場
居民 邢阿姨:
不斷反映,不斷處理,清掃一下,清理一下,如此大的規模公共區域為什么現在變成私人占有?交流過,我們也調解過,但是你看效果怎么樣。
更讓居民們擔憂的是安全隱患。邢阿姨說,天臺也是重要的消防逃生通道,如今被雜物堵塞,而大量盆栽緊貼護欄擺放,臺風天極易成為高空炸彈。
圖為種植在樓頂的植物
居民 邢阿姨:
我擔心既然是公共區域、也是逃生通道,為什么不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如此規模越來越大,為什么種的什么東西還有花盆都放在這個(欄桿)邊上。萬一臺風一來,這個花盆掉下去怎么辦?都是高空墜物,多危險。
逃生通道被堵
居民們的擔心不無道理
這些植物把花盆占得滿滿當當
風一吹,萬一連盆掉下去
想想都讓人覺得害怕
而天臺上堆滿雜物
萬一著火,又該怎么辦?
建筑專家在實地勘察后,也十分同意居民們的觀點,天臺上堆滿的盆栽雜物,萬一著火,就成了人為制造的障礙,老人孩子怎么能逃得快?此外,專家還指出了一個"隱形炸彈",樓板長期超負荷承重,還可能會影響屋面結構安全。
看來
這個“空中農場”存在的安全隱患
的確不容小覷
這個“空中農場”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又請房屋質量檢測專家
進行實地檢測
站在19號樓的天臺上
專家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邢上海房地產專修學院教師
房屋質量測驗師 管懷圣:
這棟建筑是3個單元,18、19、20,從內部結構來看,屋面是作為消防通道,盆景一塌糊涂,消防通道的寬度不夠,不能保證疏散。
專家說
連接三個單元的天臺
本是重要的消防逃生通道
如今被盆栽重重"鎖死"
其實十分危險
邢上海房地產專修學院教師
房屋質量測驗師 管懷圣:
這個欄板是不允許設置的。往里走是板、盆景,花壇,這里是空調,兩邊全是東西,這個是不允許的。一般從這個單元下去,從這個樓梯下去,同樣20單元發生火災的時候,要從這個地方反方向逃出去,很多障礙物。
此外,專家也指出
數百盆盆栽,加上魚缸,蓄水裝置
長期擺放在天臺上
還會對樓體安全造成影響
邢上海房地產專修學院教師
房屋質量測驗師 管懷圣:
這么多盆景增加了屋面荷載,嚴重的會造成開裂,或者是滲漏,影響屋面結構安全。
侵占公共天臺帶來安全隱患,如此大規模的“空中農場”令住在這棟樓里的居民憂心忡忡。居民們屢次向物業和居委會反映問題,但三、四年時間過去了,這個“空中農場”依然存在。
這里的盆栽為何沒法被徹底清除
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面對鏡頭
當事業主辯稱
自己知道樓頂天臺屬于公共區域
但自己種花種菜是在美化環境
記者:這片區域是公共區域你知道嗎?
當事業主:我知道,因為我就住在樓下,種些花花草草,退休了是一個愛好。
記者:公共區域您知道,為什么還要放這些私有物品?
當事業主:這個作為綠化,也是作為美化。
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
這戶業主所謂的美化環境
完全是個人行為
是私家的小情趣
并沒有征詢過其他業主的意見
河濱圍城居委會治保主任:
業主大會沒有召開過,據我了解居民也不知道,所以是私自行為,應該可以這樣說。
而面對居民們的投訴
物業也曾多次上門
但卻收效甚微
當事業主:物業一直親自整理過的。
記者:怎么整理的呢?
當事業主:就搬下去,清理掉。
記者:全清理完了嗎當時?
當事業主:沒有,有一部分可以移動的(花盆)是允許放上面的。
記者: 移動的可以允許這是誰說的?
當事業主:不知道聽哪一個人來執法說的,移動的因為別人放了,我也跟著別人一起放了。
記者:哪邊放的?
當事業主:這個樓頂上,包括東面,包括隔壁小區,他們上面長的樹很大,我看他們挺好的我就跟著學了下。
河濱圍城物業經理 陶鵑倩:(其他居民樓)大概有兩三戶,只是上面有少量的美化一下的(綠植)。
記者:如此大規模的就是我們身后的這一家?
河濱圍城物業經理 陶鵑倩:對,2022年開始整改的,基本上把固定的全部敲掉了。
記者:為什么這些盆栽還在?
河濱圍城物業經理 陶鵑倩:當時覺得美化小區,當時移動的可以允許少量放,我們物業始終在上面整治。
記者:但幾年了還是眼前的大規模。
河濱圍城物業經理 陶鵑倩:我們物業沒有執法權,我們只能幫著整改整理,還有涉及到業主私人物品,我們也要征求業主(意見)。
此外,屬地城管稱
此前也曾多次上門
但整改推進效果并不理想
長壽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
我們2022年之前來過一次,當時種的花架是采用固定式的,當時過來整改掉了。去年我們接到物業的反映,我們也來過一次,讓他把這個花都移走,因為之前6月份讓他自行整改,現在我們今天來看整改也沒到位,給他一周的時間讓他把花都放進去,把堆在外面的一些東西也放進去。
經過溝通
當事業主在現場表示
接下來會積極配合整改
當事業主:
我配合物業一起進行整改。
當私家情趣與公共安全相互沖突時,孰輕孰重?答案不言自明。頂樓的這戶業主將公共天臺改成私家空中小農場,看似是個人生活情趣,實則威脅到了樓棟的建筑安全和整棟樓居民的消防安全。這種以美化環境為名的侵占行為,其實也暴露了個別市民公共意識的缺失。
城市管理需要溫度,但面對原則性問題時,更需要守住底線。三四年時間里,這戶居民擺放在頂樓的盆栽,從一開始的看樣學樣,到后期的頗具規模,多次被通知整改,卻屢改屢犯,也反映出基層治理中,整改難以徹底的問題。
柔性管理不等于放任不管
當勸導無效時
該管的還是要拿出剛性手段
小坊也將持續關注后續
坊友們身邊
有喜歡侵占公共空間的業主嗎?
后來都是怎么處理的?
留言都來說說。
看看新聞記者: 臧倩
編輯: 盛莉
視頻編輯: 梅愷
攝像: 張予洋
責編: 朱靜文
責任編輯:李曦_NN2587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