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太沖了!出海廣告還得抄中式作業
時間:2025-07-12 08:29:43 出處:知識閱讀(143)
你肯定刷到過這種視頻——
“我重生了,味太上一世我是沖出……”
又或是,女主剛被推下樓梯……“完整版請前往小程序”。海廣
現在,告還這些“糟粕”終于傳出去了。得抄
最近就有一個中國人,中式作業在美國翻拍土味短劇,味太票房突破七千萬,沖出而且,海廣美國用戶的告還付費率,居然是得抄國內的五倍。
老外上頭的中式作業,不止短劇。味太
筆者最近在GoodsFox的沖出網站投放榜中,看到一個更“野”的海廣案例。
一個自稱做窮游攻略的網站——BigGlobalTravel,在Meta等平臺投放了海量的土味廣告:令人浮想聯翩的配圖+戛然而止的狗血劇情。
同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出于“獵奇”,我點了進去,結果跳轉到了另一個陌生網站,頁面上根本沒有所謂的故事結局。
一個旅游攻略網,為什么要這樣投廣告?你的站點,要不要學?
BigGlobalTravel只是“前臺”。
這個站點最近30天的投放素材量超過2000條,主要攻略65歲以上的老年女性。重點投放地區包括美國、墨西哥、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等,幾乎覆蓋能聯盟廣告和成人引流的地區。
BigGlobalTravel站點概覽,來源:GoodsFox如果點擊它的狗血廣告,就會跳轉到另一個陌生網站,比如我跳轉到的SneakerToast。這兩個站點,一個負責引流,另一個負責變現。
頁面多處廣告位,來源:SneakerToast為什么要這么繞?
第一是過審。
實際上,平臺是不允許“低質量”站點和鉤子內容的,直接投SneakerToast分分鐘被封。BigGlobalTravel就是用來過審的。用窮游攻略做掩護,結構正常,看起來是個正常站點。
第二是追蹤。
BigGlobalTravel作為前臺,可以埋點,定制跳轉規則,根據設備、地區、語言去分發。
第三是洗白。
廣告平臺看的是整條鏈路:賬號、域名、內容、跳轉頁面,哪一環出問題都有可能被封。
像Google Ads、Facebook Ads這種老牌平臺,賬號行為、落地頁質量、歷史投放記錄都會納入監控。就算被查,也能甩鍋給“上游內容站”或“外部轉化站”,出事了再換一換,完全是消耗品的思路。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你刷到的抖音廣告,也是這個套路。
用小說、小游戲、短劇吊你胃口,后面跳到毫無聯系的小程序上。
再比如,小紅書用抽象文案起號,或關閉評論區,等流量上來了,再偷偷換圖改軟廣或掛鏈接。
馬可婷(marketing)的千層套路,招越俗套越管用。
廣告要跑起來,結構設計還得要狠。
“她哭著說出一個秘密……”“他不知道,面前這個人是他的……”
沒有鋪墊,直接給高潮,然后斷在臨門一腳。
雖然這些狗血情節,我們不用猜都知道結局,但如果不得知真正的結果,心里又癢癢的。
這種不適感,心理學上叫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說人話就是,越是沒講完的事,越容易讓人上頭。
BigGlobalTravel就是利用這“差一口氣”的不爽:
“卡米拉終于開口,對查爾斯說出關于戴安娜的秘密……‘你必須知道,戴安娜其實是我的——’”
一文一圖半真半假,王室八卦、倫理撕裂、家庭反轉……這些“禁忌”話題,普通人怎么頂得住。
這類廣告的優勢是低成本、高點擊、易傳播,但只適用于“流量即轉化”的生意,不適合長線品牌和講“信任感”的生意。
筆者總結了幾類適合鉤子廣告的站點類型:
聯盟營銷站(Affiliate)
靠用戶注冊、點擊、下載或購買賺傭金的網站,常見品類有保健產品、網賺項目、金融產品等。
低價電商站
產品客單價低、無復購要求,靠沖動消費成交的電商站點,例如減壓玩具、老年用品、情緒類產品(塔羅牌、“情緒戒指”)等。
擦邊球站點
比如成人內容、虛擬幣、偏門保健品、偽裝成新聞站的廣告頁等。
情緒內容站
主打奇聞怪事、娛樂八卦、倫理反轉等情緒題材的網站,頁面有多個跳轉廣告位,依賴流量變現。
信息捕獲頁(Lead Gen)
常見于抽獎、虛假問卷、心理測試、免費樣品等類型站點,需要用戶留下郵箱、手機號等個人信息。
表面上看,是一堆低質狗血的內容在引流,但實際跑通的,是背后的變現路徑。
不體面,但是很賺錢。
現在的內容,開頭即高潮。
我們刷視頻的節奏越來越快,信息流劃過的內容越來越短。不是沒人講故事了,是沒人聽得下去。
極端壓縮的結構,在流量邏輯上是成立的,但也帶來一個后果:人的信息閾值被不斷拉高。
到最后,觀眾越來越麻木,平臺越來越卷,內容越來越空。
在商言商,鉤子廣告是一種成熟的跑量結構,確實好用。但這種打法并不適合所有人。你有沒有能跑的盤子,受眾是誰,鏈路閉不閉環,能不能接受高波動、高消耗。
焊死油門狂飆,剎車必然失靈。
19世紀初,英國工人曾集體砸毀紡織機,因為他們意識到:機器正在替代人的勞動價值。
那是工業時代的焦慮。
今天的我們,身處信息時代,判斷力被格式化、注意力被商品化。
內容越來越趨向算法喂給人類的“最優解”,注意力成為所有生意的入口,也是最值錢的資源。
你能不能讓用戶把注意力留在你這里?
你又有沒有能力,把注意力用對地方?
保持判斷力,也是生存能力。
注:文/勇士,文章來源:GoodsFox,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立場。
注意力 新浪科技公眾號“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