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商譽87億、陷行賄、醫療糾紛風波
時間:2025-07-15 18:43:15 出處:探索閱讀(143)
出品|網易財經ESG
作者|王曉麗
根據萬得最新ESG評級,眼科億陷醫療愛爾眼科獲評“A”級,商譽位列行業第七。行賄不過亮眼的糾紛評價背后,愛爾眼科的風波經營管理問題卻持續引發爭議。此前不久,眼科億陷醫療南通愛爾眼科醫院CEO兼黨支部書記于文娟,商譽因違規宴請當地公職人員,行賄被南通市崇川區紀委給予黨紀處分。糾紛
據了解,風波上述事件主要源于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的眼科億陷醫療實名舉報。據相關報道,商譽艾芬自2020年因在武漢愛爾眼科接受白內障手術引發醫療糾紛以來,行賄便持續曝光愛爾眼科問題,糾紛并多次向監管部門舉報其違規行為。風波
今年4月,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段某民(愛爾眼科黨委副書記、公共事務部總監)因發布不實言論侵害艾芬名譽權,需刪除侵權內容、公開道歉并賠償5000元,艾芬起訴的另外兩起類似案件也一審勝訴,目前三份判決均處于上訴期內。
除此之外愛爾眼科的業績也表現出疲態。據其2024年財報數據,報告期內,公司雖然營收、凈利潤均出現增長,但其凈利潤增速有所下降,扣非凈利潤更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負增長,較去年同比下降11.82%。
對于業績增長問題,公司在2024年財報中表示,由于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消費需求出現明顯不足,眼科行業增速呈現放緩態勢,公司經營面臨較大挑戰,面臨激進擴張后的商譽減值等風險。
醫療服務、產品安全與質量待提升
在社會維度,根據MSCI公布的醫藥行業ESG評級標準,MSCI主要關注企業在產品安全與質量、人力資本開發與醫療健康可得性等方面的表現。然而,從愛爾眼科的實際表現來看,該公司在社會維度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來源:MSCI官網
查閱《愛爾眼科2024年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可知,在雙重重要性評估矩陣中,愛爾眼科將優質醫療服務列為最重要議題,同時將產品安全與質量列為較為重要的議題,這與MSCI的關注點基本保持一致。
來源:《愛爾眼科2024年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
然而,近年來愛爾眼科頻繁陷入行賄風波,旗下各地醫療機構因涉及醫療廣告、衛生監管等違規行為被處罰的情況時有發生,一系列醫療事故、虛假廣告等問題也屢被曝光,使其一度站在輿論風口浪尖,屢遭消費者詬病。
2017年,武漢愛爾眼科因人工晶體安裝失誤,導致患者左眼失明;2018年,葫蘆島愛爾眼科因診療過失,導致患者視網膜脫落;2021年1月,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質疑其在愛爾眼科就診時,醫生沒有仔細檢查其眼底,以致延誤發現及治療視網膜脫落的時機,導致出現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以及右眼幾乎失明的情況。
此后,艾芬因與愛爾眼科的醫療糾紛,持續揭露愛爾眼科存在的問題,并多次向監管部門舉報其違規行為。
2023年12月,艾芬發文稱,廣西貴港愛爾眼科醫院院長馮某某在手術中捶壓八旬老人頭部,引發網友關注。事件曝光后,愛爾眼科深夜緊急聲明,免去貴港愛爾CEO職務,暫停院長馮某某職務。
此外,2024年8月,艾芬還向國家衛健委寄送舉報信,舉報愛爾眼科多家醫院存在偽造診斷證明的行為。具體方式為,醫院為患者完成近視手術后,工作人員不填寫診斷證明上的手術時間,在醫生簽名和醫院蓋章后,將診斷證明、醫生簽名時所用的筆交給患者或家屬,囑咐其自行填寫虛假手術時間以通過體檢。
在國家衛健委收到艾芬的舉報信后,對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三省的93家愛爾眼科醫院進行了排查。排查發現江蘇南京愛爾眼科醫院、揚州愛爾眼科醫院、安徽蚌埠愛爾眼科醫院、湖北咸寧愛爾眼科醫院4家醫院涉嫌出具虛假診斷證明。
據了解,在部分國家機關或單位的招聘中,對應聘者的視力標準較為嚴格,尤其是對于通過激光手術矯正視力的人員,要求手術完成至少6個月后才能進行體檢。為幫助患者滿足這一要求,愛爾眼科被指篡改患者接受近視手術的實際日期。
例如,2022年8月,一名青年因體檢視力不達標,在蚌埠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雙眼全飛秒手術。術后,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書未填寫日期,患者自行填寫為2021年12月,從而順利通過體檢。
然而,該患者后來因右眼“炎性肌纖維母細胞性腫瘤病”治療無效死亡。其父親舉報后,安徽省衛健委對蚌埠愛爾眼科醫院及當事醫生進行了調查,并作出了警告、罰款及不良執業記分等行政處罰。
此外,2024年4月,揚州市衛健委也收到對揚州愛爾眼科醫院的相關舉報,并對其立案查處,責令整改、警告并處罰款。2024年年底,河南許昌愛爾眼科醫院被舉報給轉診醫生提成,并遭到當地市監局立案調查。
除了虛假診斷證明問題,艾芬還向國家衛健委反映宿遷科以康愛爾五官醫院商業賄賂問題,并提供了“借支季節性工資臺賬“表格,顯示該醫院在2017 - 2019年向轉介人(多為宿遷各地醫療系統員工和公職人員)支付超78萬元回扣。
國家衛健委信訪回復單表明,2022年宿遷市衛健委收到舉報后聯合多部門開展調查,2023年4月處理完畢,目前該醫療機構已注銷,涉案相關人員已由當地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除了艾芬的持續爆料,愛爾眼科旗下公司也屢遭投訴。桂林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因違反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被桂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罰款10萬元。具體情況是,該醫院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分別在2023年10月24日、10月2日擅自開展義診診療活動;并安排未取得醫師資格的醫學專業畢業生獨立從事義診診療活動,為群眾實施白內障篩查。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愛爾眼科及其旗下公司共有數百起司法案件,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生命權和健康權糾紛等。此外,愛爾眼科旗下醫院因違反廣告內容管理規定、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受到151條行政處罰。
除廣告違法外,據報道愛爾眼科旗下醫院在醫保資金使用方面的違規行為更具危害性。2024年4月,黃岡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因過度治療、超標準收費、重復收費、不合理收費及超醫保限定條件用藥等行為,被黃州區醫療保障局依法處罰。
類似情況在其他愛爾眼科機構中亦時有發生,如蘭州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在2021年至2022年間因過度診療、重復收費等問題兩次被蘭州市醫保局罰款。江門鶴山、臺山市等地的愛爾眼科醫院同樣因過度檢查、串換診療項目、超醫保支付政策范圍結算等違法行為,造成醫保資金損失并被處以罰款及整改。
業績增速放緩、商譽87億
在治理維度,MSCI給予醫藥企業超過30%的權重。然而,愛爾眼科在這一領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業績增速放緩、高擴張、高商譽等問題。作為眼科茅,愛爾眼科市值從2021年4000多億的巔峰跌至如今的1106億。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4年愛爾眼科業績不佳。報告期內,公司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負增長,營收增速降至五年最低水平,歸母凈利潤增速同樣為五年最低。從細分業務來看,愛爾眼科的主營業務包括屈光項目、視光服務項目、白內障項目、眼前段項目、眼后段項目以及其他項目等六大類,其中屈光項目、視光服務項目和白內障項目是主要營收點。
2024年,這三大主營業務分別實現營收76.03億元、52.79億元和34.89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36.23%、25.16%和16.63%。然而,2024年這三大主營業務的增速分別僅為2.31%、6.43%和4.87%,增長乏力。
不僅如此,公司毛利率也受到嚴重影響。2024年,愛爾眼科整體毛利率為48.12%,較2023年下降2.67個百分點,這也是近五年來首次低于50%。2025年一季度,其毛利率繼續下滑至48.02%。
長期以來,愛爾眼科堅持激進擴張模式,采用“PE+上市公司收購”的模式,并在“三級診療”運營體系的驅動下,旗下醫療機構數量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4年愛爾眼科旗下品牌醫院、眼科中心有71家,而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品牌醫院、眼科中心及診所在全球范圍內已達到974家。
然而,高速的并購擴張讓愛爾眼科的管理能力面臨巨大考驗。隨著醫院數量的增加,公司內部管理變得愈加復雜,產品服務屢遭投訴,旗下公司也屢遭處罰。
與此同時,愛爾眼科的持續擴張主要依靠并購基金模式,這一模式帶來了高懸的商譽風險。年報及相關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愛爾眼科納入合并范圍的子公司增至621家,相較上一年度新增149家,其中超90家是通過收購實現合并的。
持續的收購擴張使得商譽規模急劇攀升。截至2024年末,愛爾眼科商譽賬面價值為84.48億元,占凈資產比例達40.8%,僅2024年商譽就增加了21.45億元。截至2024年,愛爾眼科累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達17.21億元。
此外,公司的高溢價收購策略也引發了外界關注,被質疑涉嫌利益輸送。公開資料顯示,紹興愛爾在2022年前9個月凈利潤僅為31.53萬元,2021年甚至虧損88.1萬元,凈資產僅為148萬元,但愛爾眼科卻以5727萬元的價格收購,溢價率高達55倍。
類似案例還有2021年8月,愛爾眼科計劃以3367.5萬元收購河源愛爾75%股權,而當時該子公司上半年凈資產僅為8.95萬元,溢價率超過500倍。這些高溢價收購案例引發了監管部門的深入詢問,但愛爾眼科對此予以否認。
今年5月,愛爾眼科再次發生類似事件。5月12日晚,愛爾眼科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深圳濱海愛爾以6.50億元自有資金,獲得深圳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60%股權及特定債權。
公告顯示,廣晟數碼原由廣東省廣晟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0%、深圳亮視醫療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0%,而深圳亮視醫療投資有限公司是愛爾眼科控股股東愛爾醫療投資集團的全資孫公司,因此這筆交易涉及關聯交易。
此次交易的超高估值溢價引發市場關注。公告顯示,以2024年3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廣晟數碼凈資產賬面值為9648.65萬元,評估值8.21億元,評估增值7.24億元,溢價率高達750.67%。
與此同時,與愛爾眼科激進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是其研發投入占比極低。根據2024年財報,公司研發費用為3.206億元,同比下降3.86%。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17年以來,愛爾眼科研發費用增速首次出現下滑。與此同時,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僅為1.53%,低于同行水平。
在當前眼科技術快速迭代、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愛爾眼科“重擴張、輕研發“的模式可能會對其長期競爭力產生影響。因此,如何在短期利潤與長期研發投入之間找到平衡,已成為愛爾眼科戰略抉擇的核心要點。
參考資料:
[1] 《近十年凈利潤首降,醫療糾紛不斷,愛爾眼科激進擴張隱患初顯》;財事匯
[2] 《84.9億商譽懸頂!愛爾眼科,該如何擺脫“路徑依賴“?》;侃見財經
[3] 《資本風云丨深陷醫療風波、商譽減值超10億,愛爾眼科并購后遺癥顯現?》;子彈財經
[4] 《ESG風險觀察|侵犯他人名譽,愛爾眼科高管被判賠禮道歉》;齊魯晚報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ESG 責任編輯: 逯文云_NB2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