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日息1%平臺詐騙130億,創辦人已在國外
時間:2025-07-11 01:34:20 出處:知識閱讀(143)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平臺一個名為“DGCX鑫慷嘉”的詐騙平臺,利用迪拜石油、億創已國大數據、辦人USDT穩定幣等諸多概念,日息導致大量會員淪為苦主,平臺涉款130億元人民幣,詐騙該平臺于6月底爆雷。億創已國
網傳圖片顯示,辦人在平臺資金無法提現兌付后,日息公司創辦人黃鑫在會員交流群中高調宣稱,平臺其本人已在國外。詐騙
涉案資金高達130億元
據北京商報7月8日報道,億創已國從業務模式來看,辦人鑫慷嘉盜用海外持牌交易所名義,打著虛擬貨幣投資的旗號,利用高額收益吸引消費者,單日收益率為1%,并通過設置高額獎勵大肆發展下線,根據下線成員數量設置分成比例。
在社交媒體平臺,一名來自湖北的投資人吳麗(化名)發布的一條視頻顯示:“鑫慷嘉跑路了,騙了我8300多U(即虛擬貨幣穩定幣‘USDT’,一枚USDT約為人民幣7元),折合人民幣55000元,已經報案了,希望能追回。”
6月25日,鑫慷嘉出現無法提現的情況,次日確認系統癱瘓。平臺方給出的回應是“公司被監管部門定義為偷稅漏稅,賬戶資金被全部凍結,無法提現”。用戶想要提現,便需要按照持倉金額的10%進行繳稅,依舊是通過充值USDT的方式將資金轉入平臺。納稅后每日可產生1%的收益,累計達到100枚USDT后可以提現,且提現手續費為50%。
盡管不少人認為“納稅”方案是平臺收割投資人的最后一把“鐮刀”,但還是忍不住躍躍欲試。
直至6月末,黃鑫在部分投資人所在的群聊中表示,“我已在國外,因為你們的財富與智商不相匹配,我要讓你們匹配一下,我只是拿走了你們不屬于符合你們智商的財富”,宣告鑫慷嘉正式停擺。
據香港信報報道,區塊鏈資料顯示,在6月26日“鑫慷嘉”爆雷前夕,該平臺把18億枚USDT(相當于18億美元或129億元人民幣)分為12批次,轉移到3個新地址。
據媒體報道, “鑫慷嘉”使用USDT為投資單位,要求所有會員在“入金”前,先把人民幣兌為USDT。同時,該平臺的內部計價、利潤回報及“出金”同樣以USDT為單位。鑒于USDT本身在國際上自由流通,該平臺輕易可把資金調到世界任何地方,令調查部門難以追查。
網傳圖片顯示,在平臺資金無法提現兌付后,公司創辦人黃鑫在會員交流群中高調宣稱,其本人已在國外。
多地密集提示風險
事實上,在鑫慷嘉暴雷前后,全國多地密集提示風險。
2025年4月10日,宜賓市珙縣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發布了風險提示表示,“DGCX鑫慷嘉大數據”平臺疑似打著國際知名金融交易平臺“DGCX”的旗號,通過設立虛擬交易場所和線下發展會員的方式,開展“現貨”“期貨”“石油”“外匯”等網絡投資活動,風險巨大。
6月3日,湖南省委金融辦發布提示稱,“鑫慷嘉”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公開宣傳虛假境外期貨投資項目并承諾高額返利,通過虛擬幣交易與多層級“拉人頭”分利模式展業,存在較大的非法集資風險。
7月7日,湖南桃江縣公安局發布風險提示稱,“DGCX鑫康嘉”平臺盜用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DGCX)的名義吸引資金,在沒有取得授權和相關資質的情況下,謊稱自己是DGCX交易所的中國分站,并承諾高額回報,該平臺以發展成員多少確定級別和分成比例。2025年6月25日開始,“DGCX鑫康嘉”平臺本金已無法正常提現,且通過設置高額“手續費”等條件限制利潤提現,該行為已涉嫌集資詐騙。此類企業經營模式存在較大風險,一旦資金鏈斷裂,將導致投資者遭受重大財產損失。
近期,多個監管部門和國際金融組織對穩定幣引發的熱潮進行風險提示。
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專責小組辦公室就穩定幣涉及的相關風險發出風險提示。
今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布警惕利用“穩定幣”等新型概念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一些不法機構與個人,假借“金融創新”“區塊鏈技術”“數字經濟”“數字資產”等噱頭,利用社會公眾對新型金融概念認知尚不深入的特點,通過發行或炒作所謂“虛擬貨幣”“數字資產”“穩定幣投資項目”等方式,承諾高額回報,誘導公眾投入資金參與交易炒作。
據證券時報,近日,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作為穩定幣監管制度的執行者,固然樂見公眾對穩定幣產生興趣,但出于監管者的職責所在,也想降降溫,讓大家能較客觀冷靜地看待穩定幣”。
部分內容參考自:北京商報、每日經濟新聞、證券時報等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 逯文云_NB2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