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中國“圍獵”AIGC?
時間:2025-07-15 19:02:41 出處:探索閱讀(143)
作者|閆妍
編輯|章劍鋒
出品|網易科技《后廠村7號》欄目(ID: tech_163)
為什么中國沒有出現ChatGPT?圍獵我們的差距在哪里?要投入多少資金才能與之抗衡?
“本質是專注和決心,是中國有沒有做到AI First。”小冰CEO李笛直言,圍獵從技術層面來講,中國大模型的圍獵技術沒有太多的秘密,中國人的中國技術不亞于歐美。在本土化實踐技術、圍獵中文大模型等方面,中國中國甚至某些方面領先。圍獵
“AIGC背后的中國大模型是大資本的游戲,長期持續投入真的圍獵很貴。”資深人工智能研究專家田濤源告訴《后廠村7號》,中國在ChatGPT出現之前,圍獵較多企業不會選擇把錢燒在一個未知的中國機會上。“GPT3.5訓練一次需要花費300-460萬美金,圍獵還只是算力的成本,沒算人才的成本,Open AI一共375人左右,一年工資開支就要2億美金,AI算力開支5億美元,需要雄厚的資本支撐。”
但ChatGPT的驚艷四座,AIGC的技術質變,投射到廣闊的中國互聯網上,引燃了AI從業者的光榮與夢想、激情與野望,在噴薄、在躍動。
AI創業者陳東記得,臨近過年的寒夜,在北京的朋友家里,他們吃著開心果、瓜子,徹夜交流,一晚上的話題幾乎都與AIGC和ChatGPT有關,雖然不少人對此還是半懂不懂,卻富有熱情。
一位投資人告訴表示,希望可以厘清各方合規權責,兼顧內容安全和業務創新發展,建議基于不同的細分應用場景和產品模式特點,分類分級制定可落地規則,未來可以鼓勵行業領先企業主動分享創新合規實踐經驗,推動形成行業標準,打造可借鑒的產業合規實踐方案。
業內有共識,對于ChatGPT的討論,未來幾年都不會停歇。
但明確的是,ChatGPT以及其對應的大模型發展,就是未來的一個技術革命,可能還沒有到達大家想象的那種令人恐慌的程度,但確實會讓未來幾年的創新得以釋放。
在田濤源看來,大家現在執著于去搞ChatGPT,放眼整個人工智能未來,只是其向前邁進的一塊墊腳石。“再往上走,還有更多巨大的機會。”
在他的想像中,AI可以推動人類對航天的探索、對新能源的探索、對新材料的重大發現,隨著它對物理規律認識的越透徹,對人、對環境、對生命體的認知越來越深刻,能夠逼近一些人類認知范圍以外的未知知識,甚至具備新知的可能性。
在這場或許比移動互聯網更加顛覆的大變革里,對于中國AI企業,距離終點仍有漫長的道路要尋找、摸索、攀登。
(應受訪者要求AI創業者陳東為化名)
延伸閱讀 本文來源:后廠村7號 責任編輯: 王鳳枝_NT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