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復美陷虛假標注爭議的背后: 研發投入僅占收入1.9%
時間:2025-07-15 22:28:10 出處:綜合閱讀(143)
作者 |鄭皓元 宋思敏|實習生
主編 |陳俊宏
近日,可復港股上市公司巨子生物旗下明星品牌可復美陷入“重組膠原蛋白含量造假”爭議。美陷美妝博主“大嘴博士”質疑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核心產品“重組膠原蛋白精華”的虛假實際含量僅為0.0177%,且缺乏關鍵成分甘氨酸,標注直指其涉嫌虛假標注與夸大宣傳。爭議占收
可復美則回應稱指控“嚴重失實”,后研并公布自檢結果含量均超0.1%。發投雙方爭議的入僅入核心主要在于檢測方法差異、成分標注合規性及科學定義沖突。可復
產品陷虛假標注爭議
據悉,美陷5月24日,虛假一名自稱“香港大學化學博士”的標注美妝博主郝宇(網名“大嘴博士”)發布檢測報告稱,可復美核心產品“重組膠原蛋白精華”中膠原蛋白含量僅為0.0177%,爭議占收且缺乏關鍵氨基酸甘氨酸,后研涉嫌虛標成分與夸大宣傳。發投對此,巨子生物連夜發布聲明否認指控,稱自檢結果符合行業標準,膠原蛋白含量達0.27%-0.28%。
據了解,美妝博主郝宇團隊采用國際通用的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結合氨基酸定量法檢測,結果顯示,可復美產品中重組膠原蛋白含量僅為0.0177%,且未檢出甘氨酸。而巨子生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行業標準YY/T 1947-2025,自檢結果達0.27%-0.28%。雙方爭議核心在于檢測方法是否經過“方法學驗證”。巨子生物稱郝宇團隊未獲取原料樣本,預處理方法未經驗證;郝宇則強調其流程嚴謹,并備份數據以備法律程序。
根據國家藥監局《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成分表中含量超過0.1%的成分需按降序排列。可復美產品成分表將“可溶性膠原”列為第七位,但未明確標注其為“重組膠原蛋白”。郝宇則質疑,若實際含量不足0.1%,則可能涉嫌誤導消費者。巨子生物回應稱“可溶性膠原”即重組膠原蛋白,但未解釋命名依據。
郝宇指出,巨子生物宣稱的“217道爾頓Mini小分子膠原蛋白”實為二肽(僅兩個氨基酸),無法形成膠原蛋白必需的三級螺旋結構,屬“科學概念濫用”。而巨子生物創始人范代娣在著作中明確甘氨酸為膠原蛋白核心成分(占比33%),但郝宇檢測顯示產品中甘氨酸缺失。這一矛盾或動搖其技術宣稱的合理性。
有業內人士表示,化妝品領域重組膠原蛋白含量尚無國家標準,企業多參照醫療器械標準,但凱氏定氮法可能因含氮雜質干擾導致虛高,HPLC法則需原料樣本驗證準確性。國家藥監局雖于2025年啟動標準制定,但進度滯后于市場發展,技術不透明性加劇矛盾。
高增長與研發短板
巨子生物的業績持續增長,但產品結構單一問題一直存在。財報顯示,2024年,巨子生物營收達55.39億元,同比增長57.2%,凈利潤20.62億元,同比增長42.4%。其中,可復美貢獻了當年營收的82%(45.42億元)。然而,其增速卻逐年放緩,2021-2024年,可復美營收增速從113%降至62.88%。第二品牌可麗金營收占比從2019年的50.3%驟降至15.2%,其余品牌合計不足3%,未能形成新增長曲線。
重營銷輕研發的費用結構,讓利潤逐漸被侵蝕。財報顯示,公司銷售費用從2019年的0.94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20.08億元,占營收比重從9.8%增至36.26%,主要用于線上營銷及KOL投放。同期凈利潤率從53.34%降至37.22%,營銷驅動的增長模式承壓。
2024年,巨子生物研發費用僅1.07億元,占營收1.9%,遠低于同行華熙生物(8%)和錦波生物(5%)。盡管公司擁有167項專利,但輕研發模式導致技術壁壘削弱,產品同質化問題凸顯。據媒體報道,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敷料面膜原料成本僅占總營收的12.36%,單片成本不足5元,售價卻高達37.6元,高溢價合理性遭到消費者質疑。
為拓展增長曲線,巨子生物計劃通過三類醫療器械(如膠原蛋白填充劑)進軍醫美市場,但原定2024年一季度獲批的產品至今未落地。相比之下,錦波生物已獲批兩款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產品,2024年毛利率高達92.37%。
值得注意的是,可復美此前還陷入“EGF添加門”爭議,盡管官方否認,但消費者自檢報告顯示其含量高達567pg/ml。此外,可麗金產品被曝通過微商渠道低價流通。
本文來源:網易號外 責任編輯: 逯文云_NB2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