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冷年國內空調市場出貨量或破億套,創歷史新高
時間:2025-07-11 02:31:12 出處:探索閱讀(143)
過去一年空調行業最大的冷年量或歷史驚喜并不是來自于市場本身,當需求進入存量化的國內那一刻起,所有企業都明白將面臨怎樣的空調規模化增長壓力;況且,在外部機會愈加稀少的市場大環境下,家用空調還正在被風管機、出貨多聯機等產品所替代。破億因此,套創以國補為代表的新高產業政策成為了2025冷年國內家用空調市場走勢的勝負手。
盡管7月份還沒有結束,冷年量或歷史但是國內根據眼下零售端的整體表現和之前企業的排產規劃可以看到,這個月的空調出貨量大概率與之前半年一樣,依然會維持同比上升的市場態勢。初步統計,出貨2025冷凍年度中國空調產業在內銷端的破億出貨量或將突破1億套,創歷史新高。套創
國補助推出貨量再次增長
在2025冷年開盤之初,國內空調市場被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陰霾,龐大的庫存量直接堵塞了渠道通路,消費需求的分層化趨勢并沒有帶來結構型升級的紅利,以舊換新政策出臺之后一直沒有落地的舉措,反而讓消費需求滯后。轉折點就是9月份。
當月上旬國補政策亮相,市場陡然起勢,這在空調行業發展史上也是尤為罕見,畢竟在淡季階段能夠實現零售量高增長,僅僅依靠市場自身的條件很難達成。如此增長勢頭一直延續到了今年,6月份國補的限流,才讓零售端出現階段性的調整。
從出貨量在每個月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國補之于市場的作用所在。據統計,2024年5月份至8月份的出貨量都呈同比下滑態勢,轉折點就是國補政策全面落地的9月份。此后,幾乎每個月的出貨量都出現了同比增長,2025年上半年同樣是如此。
整個2025冷凍年度在月度出貨數據上呈現出了鮮明的先抑后揚曲線。優異的市場表現吸引了大量社會化資本進入空調行業,更有很多企業在2025冷年內繼續擴大產能,長虹、TCL等企業就是其中的代表,極米、巧康等在其他家電產品領域內風生水起的品牌也把空調作為了多元化戰略的重點。
價格下行和品牌格局分化
國內市場出貨量的增長在品牌分布上并沒有顯現出一致性,相反,2025冷年大量中小品牌的銷售量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在沒有全面放開之前,國補政策對大品牌、大平臺的助推作用更大。
渠道體系、資金墊付能力、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等等是影響用戶通過國補優惠選擇產品與品牌的關鍵因素,無論哪個方面中小品牌都不具備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出于競爭博弈的考慮,極端的價格競爭貫穿了2025冷年。
大型家電企業將國補資源直接讓渡給用戶,大幅降低了自身的零售價格,終端競爭力得到了極大提升。而一直以來依賴于低價的中小品牌,在很難獲得國補助力的狀況下,又不得不進一步拉低價格來獲取渠道和需求資源,由此而使得2025冷年的出貨均價出現了下滑。
尤其是生態品牌、大型家電企業子品牌等,采用富有進攻性的價格策略,攪動了品牌格局的再次分化。需要指出的是,生態品牌的銷售量高增長是近幾年的現象,后續是否能夠持續增長并達成規?;繕?,需要市場端、用戶側對產品質量的實際體驗進行驗證。
多重壓力下短期內難言增長
沒有一家企業愿意去承受銷量的下滑,但是就國內空調市場眼下的內外部環境而言,從2026冷年開始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想要突破2025年的歷史性峰值存在著巨大挑戰。
一方面,經過刺激型政策實施后的市場需求總是會出現大幅波動,大量需求被提前釋放之后使得未來的增量機會變得稀少,這在產業發展上已經被反復證明過。另外一個方面,2025冷年零售量在增長的同時,出貨量也在增長,而出貨量的創新高意味著庫存壓力始終沒有實質性的扭轉。
更為重要的是,2025冷年很多企業的經營質量并不如預期。宏觀層面也在呼吁各行各業避免過度內卷,而以銅鋁為代表的材料價格持續在高位徘徊,困擾行業的極端價格戰將會適度緩解;但受被低價長期教育的影響,均價上行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用戶需求。
近兩年空調行業內還有個細分趨勢,那就是各大企業都在紛紛加大家用中央空調產品拓展,本就陷入存量化階段的分體式空調的市場份額,將會被進一步壓縮。所以,2026冷年整個空調行業顯得壓力重重,哪怕是國補如上半年那樣全面而順利的進行,家用空調的零售量和出貨量也未必會再現大幅度的增長。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