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救人被罵“襲胸”,了解心肺復蘇的真相,別讓無知害了命!
時間:2025-07-17 02:13:48 出處:探索閱讀(143)
近期,襲胸男子街頭心肺復蘇救人反被質疑“襲胸”的男救事件引發廣泛關注。7月12日,人被讓無湖南衡陽街頭,罵解命一名女子突然昏厥倒地,心肺相別心跳驟停。復蘇路過的知害醫學院老師盤志斌立刻跪地實施心肺復蘇(CPR),成功救人。襲胸然而,男救視頻被傳到網上后,人被讓無部分網友卻質疑他“手放的罵解命位置不對”“為什么不換女性來按?”
這場爭議背后,暴露的心肺相別不僅是急救知識的匱乏,更是復蘇社會對善意救助的信任危機。關于心肺復蘇的知害真相,比鍵盤俠的襲胸惡意更值得被看見。
1、黃金4分鐘,他跪下的每一秒,都在和死神搶人
在我國,心臟驟停發生率約40.7/10萬,總體復蘇成功率只有4.0%。在院外心臟驟停患者中,出院存活率僅有1%。
心臟驟停發生后的最初四分鐘,是進行心肺復蘇(CPR)和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最佳時機,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時期。心臟驟停后,每延遲1分鐘施救,生存率下降10%。
當盤志斌老師沖向倒地女子時,他的動作堪稱教科書級:
①確認環境安全:快速掃視周圍,確保無車輛威脅;
②判斷生命體征:輕拍女子雙肩高呼“醒醒”,觸摸頸動脈無搏動,觀察胸廓無起伏;
③啟動急救流程:邊按壓邊呼喊“我是醫學院老師,請幫忙打120!”,與另一位女醫生輪換按壓,直到救護車抵達。
在這場與死神的賽跑中,盤老師的果斷行動無疑為女子爭取了生的希望。
2、“手放哪兒呢?”關于心肺復蘇的三大認知誤區
“為啥不找個女的來按?”“明顯趁機揩油!”這些質疑,暴露了部分人對急救的認知誤區。
誤區1:“手必須懸空,不能碰胸!”
真相:心肺復蘇的按壓點位于兩乳頭連線中點,成人按壓深度需達5-6厘米。這意味著施救者必須用掌根緊貼胸部,手指自然張開以避免肋骨骨折。若因“避嫌”而懸空手臂,按壓深度不足,等于白費力氣!
誤區2:“肋骨斷了要賠錢!”
真相:急救時肋骨骨折是常見并發癥,但寧可骨折也要按壓!美國心臟協會明確指出:生存率比肋骨完整更重要。
我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明確規定了“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誤區3:“人工呼吸太尷尬,不如只按壓!”
真相:完整心肺復蘇流程是30次按壓+2次人工呼吸。若擔心衛生問題,可用“口罩對口罩”或“呼吸膜”隔離。但緊急情況下,單純按壓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3、年輕人必學的“救命技能”
面對突發意外,與其當鍵盤俠,不如掌握“救命神技”。心肺復蘇的具體步驟如下:
【判斷】
判斷是否心臟驟停。如果遇到有人突然倒地,立即輕拍雙肩,大聲呼喚,檢查意識是否存在;如果意識喪失,立即用5-10秒鐘的時間通過觀察胸部有無起伏判斷呼吸是否存在。
【呼救】
如果意識喪失、呼吸停止,說明已經心臟驟停,需馬上進行心肺復蘇。立即自己(可開啟免提)或請人撥打或急救電話120,就近取來AED。
若可以立即取得AED,則優先使用AED(按說明書操作),若無法立即取得AED,正確的心肺復蘇也可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機會。
盤先生接受采訪時表示,遭遇此事后盡管心態有所波動,內心也涌起過疑慮,但如果再遇到患者需要救援,他依然會義不容辭沖上前幫助。
你跪下的姿勢,可能是別人活下去的希望。
本文來源:網易健康 責任編輯: 吳延麗_NBJS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