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競爭對手黃仁勛、王傳福,為何都成了他的朋友圈?
時間:2025-07-24 02:26:53 出處:綜合閱讀(143)
雷軍密集“拓展朋友圈”引發行業聚焦。雷軍
近日,爭對英偉達CEO黃仁勛親赴小米公司會見雷軍讓人意外,手黃畢竟已經能自產“玄戒O1”芯片的仁勛小米其實已經算英偉達的競爭對手。
這是王傳黃仁勛在今年1月和4月訪問中國后的第三次到訪,7月16日于北京舉行的何都媒體會上,黃仁勛更是朋友表示“非常希望購買一輛小米汽車”,公開為雷軍站臺。雷軍在7月14日到訪中國當天,爭對黃仁勛與雷軍的手黃合影便流出,當日北京氣溫高達39度,仁勛但黃仁勛依然身穿標志性的王傳皮衣和雷軍留下兩張合影,正是何都他和雷軍的合影,使其最新中國之行被曝光。朋友
黃仁勛在公開場合表示,雷軍英偉達在很多方面都與小米有著緊密的合作,并對雷軍給予了高度評價。“小米現在是一個很棒的合作伙伴。我認識小米的時候,雷軍還很年輕。那時候我也更年輕些,但他確實更年輕。從第一天起,我就看得出來,他將來一定會取得非凡的成功,如今雷軍已經打造出一家非常出色的公司。”在黃仁勛看來小米堪稱一個奇跡,無論從令人驚嘆的智能手機,到性能卓越的汽車,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各類產品,它都能制造出來。“很難想象,一家公司能打造出這么多優秀的產品,這一點確實凸顯了雷軍的特別。”
幾乎在同時,王傳福也現身北京亦莊的小米汽車工廠,雷軍和王傳福兩位千億掌門人的雙手緊握,雷軍親自為王傳福拉開車間大門,身后站著的,是曾執掌吉利研究院的胡崢楠。他曾是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曾參與比亞迪F3的設計開發工作。
黃仁勛和王傳福的相繼到訪,以及黃仁勛對雷軍的高度評價和自己想買小米汽車的表態,讓小米集團股價當日一度拉升1%,近日股價上漲明顯。截至7月21日收盤,小米股價57.750港元,最新市值1.5萬億港元。比亞迪股價迎來一波連漲,截至7月21日收盤,比亞迪股價334.12元,漲1.52%,最新市值1.836萬億元。
近日,海爾集團董事長周云杰也出現在雷軍“朋友圈”中,海爾和伊利聯名打造了一款海爾雪糕,其目的為了推廣海爾的冰箱冰柜產品,沒想到小米也為推廣小米冰箱發起了一個免費領雪糕的活動預告,和海爾的創意如出一轍,小米、海爾共用一個營銷創意也讓人意外。周云杰此前表示,我們沒有要對打的意思,以示和雷軍關系不一般。
黃仁勛、王傳福和周云杰本該是小米的競爭對手,現在均加入雷軍的朋友圈,引發廣泛關注。
十二年后的再重逢
現年61歲的黃仁勛在媒體會上自稱是雷軍的老朋友此言非虛,2013年小米3手機發布會,當時英偉達的Tegra 4處理器首次搭載于小米手機,黃仁勛親赴現場站臺并自稱“米粉”,全程用中文發言拉近與中國消費者的距離?。那一年雷軍只有44歲,比黃仁勛年輕5歲,那次合作奠定了雙方長期信任的基礎,黃仁勛公開表示“從認識雷軍第一天起就預見其非凡成功”,并盛贊他作為技術專家和企業家的雙重能力。
當年小米尚未上市,營收只有265.8億元,遠沒有現在強大,英偉達當年營收42.6億美元,總市值也只有80億美元,和現在小米1.5萬億港元以及英偉達4.2萬億美元的市值相比,當時的小米和英偉達都均處于起步階段,那時候黃仁勛和雷軍互相欣賞、積極合作,足以反映出兩人的惺惺相惜。當年雷軍身家約40億美元,黃仁勛的身家約4億美元。第一次會面,雷軍的身家是黃仁勛的10倍。
但小米和英偉達的合作一度中斷,是因為英偉達的業務重心逐漸轉向GPU芯片,不再大舉發力手機芯片,小米手機芯片的供應商換成了高通和聯發科。只是在小米進軍汽車領域之后,自然而然又和英偉達扯上了關系,畢竟智能輔助駕駛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自然繞不開坐擁算力帝國的英偉達。
2025年雙方關系進一步升級,小米智能汽車SU7搭載英偉達DRIVE Thor計算平臺(算力達700 TOPS),強化了自動駕駛與AI生態的協同?。黃仁勛強調小米跨越手機、汽車的多元產品線是“行業奇跡”,呼應了雷軍早年“共同定義行業規則”的愿景?。
黃仁勛此時訪問中國以及對小米等中國企業的主動示好,大概率是和自身發展受限有關。2025年一季報顯示,英偉達營收440.6億美元,同比增長69.18%;凈利潤187.8億美元,同比增長26.17%。看似不錯,但上一年同期兩項增幅分別是262.12%和628.39%,與之相比增速暴跌。與之同時暴跌的還有毛利率和凈利率,由去年同期的78.35%、57.14%分別跌至60.52%和42.61%。
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2025年前兩季度累計損失135億美元收入?,亟需通過中國市場突破困局。黃仁勛在鏈博會公開表示中國具備“世界一流的計算機科學能力”,并點名11家中國企業為“全球進步助力”,大有迎合中國市場的意思。
在AI芯片競爭加劇背景下,英偉達依賴小米生態實現中國市場滲透,而小米借力英偉達頂尖算力對沖國產芯片風險,形成“技術供應-場景落地”的共生模式。黃仁勛年內三次訪華的行動,進一步佐證了英偉達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以及對小米作為關鍵伙伴的重視。
時隔12年后兩人再度重逢,此時財富差距反轉,黃仁勛1440億美元的身家位居全球富豪榜第九,約為雷軍(610億美元)的?2.4倍。
兩大車企巨頭聯手
和英偉達相比,比亞迪和小米的合作更早。比亞迪在功能手機時期即為小米提供代工服務,是小米智能手機的重要代工伙伴,負責部分小米手機的組裝、結構件制造(如金屬邊框、后蓋)等業務。例如,小米多款旗艦機型(如小米13系列)的部分產能由比亞迪承接。雙方在十幾年前就建立了初始合作關系,雷軍曾公開強調“十幾年來,比亞迪都是小米手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2013年,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曾參與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參與的聯合投資(涉及新能源項目),但未直接注資比亞迪主體。雷軍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比亞迪的認可,稱王傳福為“中國制造業的標桿”。王傳福也曾出席小米發布會,雙方高層互動頻繁。2021年,比亞迪曾為小米春季發布會打造定制版“小米星光”燈光秀,展示雙方品牌聯動。
從手機領域到汽車領域,比亞迪和小米的合作一直持續。2024年小米SU7發布時,其標準版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延續手機領域的供應鏈信任?。王傳福在2021年已公開表態支持小米汽車業務,提出“不只是支持,更將深入合作”,為后續技術整合鋪路?。2024年4月北京車展,王傳福曾現身小米展臺,雷軍親自接待并曾直言希望與比亞迪合作。
汽車媒體人張智勇認為,比亞迪在電池和三電技術方面走在全球前列,而小米則在智能生態和用戶運營上更有經驗。如果兩家公司合作,一個補足硬件方面的短板,一個發揮軟件方面的優勢,簡直就是“天作之合”。“小米依賴比亞迪的制造經驗與供應鏈掌控力,對沖新入局汽車產業的風險?。比亞迪可以借小米生態入口(手機/IoT設備)擴大車載系統滲透率,補充軟件生態短板?。”
兩位同時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千億富豪的再次握手,或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從王傳福踏入小米工廠那一刻,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規則或被改寫。從“搶蛋糕”到“做蛋糕”的邏輯躍遷。
小米憑借用戶運營將YU7女性車主比例提升至30%。情感連接強大,傳統技術派與互聯網車企之間一下形成了互補需求,這或許就是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對手,不僅能夠相互欣賞還能形成對手互訪局面的關鍵。
面對特斯拉FSD入華倒計時,無論是比亞迪還是小米都感覺到共同的危機感。王傳福曾說過未來三年的每場發布會解決一個大問題,雷軍則展示了700臺機器人的自動化壓鑄,在國內新能源車企“續航內卷”之際,兩家頭部車企的合作可以延伸至智駕算法和芯片等深水區,在歐美加速構建“去中國化”供應鏈的情況下,比亞迪和小米的深度合作,將在車規級芯片、磷酸鐵鋰電池領域形成戰略呼應,核心技術自主化,將成為關乎生死的基礎。
兩位商業大佬比誰都清楚,合作才能共贏,敵對只能雙輸,也不利于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拓展。
“海米兄弟”合作無限?
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雷軍標志性微笑與周云杰嚴肅拘謹的表情形成強烈反差,被網友制成“海總冷如冰箱”“雷軍帶助理參會”等梗圖,相關話題閱讀量超28億次。周云杰朋友圈回應:“把我也逗笑了”,并透露考慮啟動個人社交賬號探討合作。
海爾借勢玩梗,發起“周總出道”應援活動,官微曬周云杰九宮格照片并喊話雷軍,推動“海米兄弟”成為年度熱門CP。網友調侃:“雷總帶貨能力再創新高,連友商老總都能帶飛”。當媒體追問“是否與雷軍有更多交流”時,周云杰用山東方言脫口而出:“我們有交流的啊!”?,其急切語氣透露出對合作可能性的積極態度。
雷軍的“許愿池人設”(如SU7用戶定制)與周云杰“聽勸體質”(網友喊話研發懶人洗衣機)結合,雙方探索“用戶共創”新范式。小米需補齊大家電場景入口,強化“人車家生態”閉環。周云杰和海爾借小米流量突破傳統制造品牌形象,探索CEO網紅化路徑。
目前,海爾與小米就家電互聯協議展開長期交流,目標是打破品牌壁壘,實現跨平臺設備互通。周云杰明確表示:“海爾和小米一直在研究如何實現智慧家庭互聯”,并強調該合作是行業共同方向,不僅限于小米。
有意思的是,兩家同樣有競爭關系,能形成合作,歸根到底還是共贏。小米擁有3.95億智能終端用戶,覆蓋個人移動場景。海爾智家累計服務超10億家庭用戶,深耕家居場景,雙方合作可打通“個人-家庭”全鏈路智能體驗。同時兩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存在巨大的協同空間,海爾卡奧斯平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小米汽車工廠95%的數字化率存在技術共享潛力。雙方或共建智能家居設備接口標準,推動小米手機/汽車與海爾冰箱、洗衣機等設備深度聯動。
雷軍和周云杰二人關系呈現“公開互動熱絡,私下低調務實”特征。小米生態鏈+海爾智家場景的業務互補性與公眾情緒推動的“CP效應”,正催化從偶然同框轉向深度生態協作。
黃仁勛身著唐裝表示“想購買一輛小米”的購車宣言,預示著市值高達4.2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英偉達開始為小米背書,這比任何廣告都更有效果,也徹底撕掉了中國汽車的“低價標簽”,世界正在重新審視東方制造。
回望黃仁勛、雷軍、王傳福和周云杰幾位大佬走過的路,都是用時30年左右創立龐大的商業帝國,而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始于競爭、重視合作。可見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中國走向全球的不二法寶。?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夢蕭
聲明:取材網絡,謹慎辨別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