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火車續約問題的一些看法
時間:2025-07-22 07:47:28 出處:百科閱讀(143)
聲明:本來想出火車拆解的關于,但是小火火車經歷了兩種時期的籃網:711時期和平民時期。球隊陣容、車續比賽樣本(季后賽)、約問健康程度等因素構成了數據背后復雜的看法一面,所以本文我先簡單闡述下個人想法,關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理性討論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小火合同價值是車續球員自身價值+市場行情兩個大方面來共同決定。本文先從球員自身價值這一維度來闡述我的約問觀點
球員自身價值
托馬斯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開發出手的能力。只要過了半場,看法他能在困難環境下利用各種方式去消化出手權。關于這也是小火現今聯盟里,純得分手一個難得的車續特質。在平民時代的約問籃網,這一特點被放大。看法球隊在進攻端對托馬斯的依賴程度是提高的。無論是消化出手權還是投接鍋球,托馬斯都有自己的方式去承擔這一角色:持球/接球三分、中距離作業能力、突破、近框終結、不過度依賴擋拆發起。這也是托馬斯回合占有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回合占有率衡量的并不是持球時間,而是量化了球員場上投籃、罰球等方式的進攻回合的比例,粗略點可以理解為出手,不是刻板印象里的球權/持球時間)
但出手選擇一直也是被部分球迷詬病的一方面。雖然有好轉,但今年比賽中仍有不少接球就攻的場景,在人群中強行開發出手,這樣的進攻選擇在我看來還是不夠妥當。中距離在當今被認為是逆版本的武器 - 低效的代名詞,對于非明星球員而言,具備合理出手選擇的能力在教練眼里是十分重要的能力。一場比賽里的出手次數是有限的,教練一定會追求進攻的合理化、高效化。
小火車在防守端就不過多描述。動靜態都難以使其成為正向防守者。外線領防、協防、無球防守都是問題,這些不是態度積極性能彌補回來的東西。同時他的比賽內容也注定了更多精力會放在進攻端。當然這也是現階段小后衛的通病。
托馬斯近幾年的傳控表現是進步的。但我的觀點是進步不代表強大。火車目前的傳控能力我認為離季后賽級別球隊的首發雙能衛還有比較長的距離。這里面,拿到大合同的代表之一是希羅。但希羅現階段的傳控水平,承擔的是一支季后賽隊伍里的主控角色。進攻端空間屬性好,能開發進攻,無球屬性出色,同時助攻失誤控制能力也相對出色。這樣的比賽內容是托馬斯不具備的。
如果不走雙能衛的路線,和單兵突擊能力出色的后衛相比呢?在這里我用前快船球員諾曼·鮑威爾做例子(以剛結束的一個賽季為例)
鮑威爾上賽季可謂是打出了高光表現。常規賽出戰60場(均為首發),場均32.6分鐘的上場時間,砍下21.8分,投籃命中率48.4%,三分命中率41.8%(場均命中3記三分),真實命中率61.5%。三分高產高效,常規賽進攻端有無球結合,進攻發起方式多元,終結手段多樣。在有限的觸球時間里,能通過無球大量砍下輸出。同時無球端積極活躍,擅長利用自身空間屬性通過跑位影響場上的防守分布。與此同時,在哈登未控球的時間里,鮑威爾也能承擔一點進攻的策動、開發任務。
作為對比,托馬斯出戰25場(首發占23場),場均31.2分鐘的上場時間,砍下24分,投籃命中率43.8%,三分命中率34.9%(場均命中2.7記),真實命中率57.5%。場均觸球時間同樣不算長的情況下,依賴有球發起去扛下主攻產量。非持球時間內無球端貢獻少,更偏向持球攻擊手,依賴有球發揮自身價值。
但是,鮑威爾季后賽是什么表現?(以剛結束的一個賽季為例)
季后賽場均34分鐘的上場時間,得分下滑到場均16分,三分命中率35%,罰球命中率下滑至77.8%,真實命中率來到57.8%,可謂是全面的降產降效。值得注意的是,季后賽在防守端的負荷是首發里最小的,隊伍里的核心哈登、倫納德承擔了更多高難度的對位,以此給鮑威爾減負(哈登角色的轉變,倫納德身體和打法的變化使得快船依賴鮑威爾在進攻端的貢獻)。
鮑威爾休賽期在市場上是什么樣的反應,大家都看到了。同時托馬斯賴以生存的主攻屬性還沒有真正在季后賽得到檢驗。鮑威爾常規賽這種有無球結合的核心首發,在季后賽也會因為功能的相對單一性和靜態劣勢而導致表現跳水。托馬斯的打法、健康程度、角色的多樣性(傳控,防守)、成熟度(重大賽事如季后賽的檢驗)與鮑威爾都有一定的差距。
我會很開心看到托馬斯留隊。年輕,進攻端依然有提升空間,出勤問題可以通過打法、體態控制等方式去嘗試優化。但是目前所打出的價值、比賽內容等各方面因素,同時在市場冷淡的影響下,三千萬的合同一定是溢價的(我認為)。作為隊密,留隊是好事情,但我還是以球隊整體大方向的利益為第一位。
在這里希望火車在未來保持健康,持續進步,用表現強力回擊質疑拿到心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