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如何讓“豬茅”半年預盈超百億
時間:2025-07-15 23:57:14 出處:熱點閱讀(143)
“豬茅”牧原股份(002714.SZ)的豬茅上半年業績迎來了逆轉。
上半年,降本牧原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2億元至107億元,增效同比增長超1100%。何讓
與過往不同,半年本輪利潤爆發并非受豬價驅動,預盈億而是超百得益于出欄量提升和養殖成本有效控降。
行業層面,豬茅“反內卷”政策組合正重塑格局。降本
中央財經委近期再提“反內卷”式競爭。增效農業農村部、何讓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于近期持續引導生豬養殖行業去庫存、半年去產能、預盈億優結構。超百
具體方向包括:控制能繁母豬數量、豬茅出欄生豬體重,并加強對二次育肥的管理。
這強化了市場對中長期豬價回暖的預期。
作為行業龍頭,牧原股份能否在豬周期的新常態中鞏固優勢、攫取更多利潤,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降本見成效
牧原利潤的十倍增速,首先來自上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
生豬價格自2023年二季度起持續下行,直至2024年5月上旬方企穩回升。
因而2024年初行業尚處于盈虧轉換的節點。
具體來看,牧原2024年一季度凈虧損23.79億元;隨著二季度豬價上漲推動,公司單季度即實現凈利潤32.08億元。
然而,豬價自2024年8月見頂后再度進入下行通道。
2025年上半年,市場供需格局仍顯寬松,能繁母豬存欄及生豬出欄量均處相對高位。春節消費旺季過后,豬價普遍承壓、運行于15元/公斤下方。
6月,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14.08元/公斤,環比、同比分別下降3%、21%。
跌價之中,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更大程度上源于成本端優化。
2024年全年,牧原平均養殖成本14元/公斤。
年初以來公司養殖成本持續下行,到6月份已降至12-12.1元/公斤,接近公司設立的全年12元/公斤平均成本目標。
成本優化實際上是生豬養殖業的主流趨勢。
溫氏股份(300498.SZ)為2025年設定的綜合養殖成本目標為13元/公斤,較比去年14.4元/公斤下降9.7%。
神農集團(605296.SH)、天邦食品(002124.SH)的成本目標則在13元/公斤、12.8元/公斤。
玉米、豆粕等高權重的飼料成本價格走低,是行業綜合養殖成本快速下降的因素之一。
至7月11日、玉米、豆粕現貨價格分別報2422元/噸、2915元/噸,較比去年同期下滑2.1%、8.3%。
更長期看,牧原還在持續推廣低豆粕日糧技術,以平抑成本波動,增強可控性。
在單位利潤改善的基礎上,牧原生豬出欄量繼續增長態勢。
上半年,牧原生豬銷量3839.4萬頭,同比增長18.54%;其中仔豬銷量增幅尤為顯著,同比激增168%至829.1萬頭。
中食傲景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東告訴信風:作為自繁自養模式的代表,牧原股份增加仔豬外售的動作,反映了其對后市生豬價格預期較弱,因此通過加快仔豬銷售回籠資金。
劉曉東認為,考慮到當前行業去產能的政策導向,牧原未來很可能繼續提高仔豬的外售比例。
去產能進行時
我國豬肉消費需求相對穩定,價格波動主要受供給端變化影響。
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動大致對應10-12個月后生豬供給變化,是調控周期的關鍵。
2022年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390萬頭,達到階段高位,此后14個月持續處在4000萬頭以上。
2024年3月,農業農村部將全國能繁母豬保有量從4100萬頭下調至3900萬頭。
至2025年5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042萬頭,較比2024年高點減少38萬頭,但仍接近105%的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域上限。
當前政策核心方向是:在穩定能繁母豬存欄量的基礎上,引導養殖端將生豬出欄體重控制在120公斤以下。
同時強化對二次育肥行為的監管,旨在穩定供應并保障食品安全。
二次育肥指養殖戶或中間商將已達到屠宰標準體重的生豬重新購入,繼續育肥至更大體重后出售。
這一行為本質上是基于豬價上漲預期的市場投機,延后出欄時間以等待更優價格。
延遲出欄會導致短期內豬肉供應減少,推高豬價。后續流入市場時,又會因單頭豬胴體重增加導致供應量大幅攀升,進而引發豬價快速下跌。
劉曉東向信風指出,對生豬出欄體重的管理,實質上也是為了防范壓欄行為,確保生豬在養殖周期達到一定時限后必須出欄,從而穩定市場供應。
眼下規模養殖企業已紛紛響應“反內卷”號召。
據華泰證券分析師樊俊豪等估算,牧原、溫氏肥豬6月出欄體重均有1.5~2kg下降,月末日度出欄體重下降或更為明顯。
牧原能繁母豬存欄亦連續2個季度調減,環比去年末減少了8.2萬頭至343萬頭。
但行業對后續豬價走勢的判斷仍有分歧。
樊俊豪稱,現階段出欄均重仍處歷史同期高位,炎熱天氣或加速前期壓欄大豬出欄,短期豬價或呈季節性走弱。隨著政策持續推進,行業產能有望止增轉減,實現供需再平衡。
在其看來,中長期能繁母豬產能的調減、整體出欄體重的降低有望利好明年乃至更長期的豬價。
然而生豬養殖市場結構發生已較過往較大變化。
2024年我國生豬養豬行業規模化率達到70%以上,具備更強的資本儲備、成本管控及抗風險能力。
而由于養殖技術的持續進步,即便能繁母豬的存欄穩定,行業產出效率預期仍將提升。
2025年初,行業PSY(Pig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母豬在一年期間提供的斷奶小豬的頭數)已提升至20.8,較比四年前的15.3增長36%。
在無重大疫病或政策強力干預的情況下,企業大規模去產能的意愿稍顯不足。
未來豬周期呈現窄幅波動的趨勢相對明確。
在產能去化的背景下,行業未來盈利將更依賴于企業自身的成本管控能力,而非對豬價周期性波動的博弈。
具備顯著成本優勢及穩定產能兌現能力的企業,將成為行業政策調整與周期演變的核心受益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