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帆醫療上半年預虧超1億元,重金投入下心腦血管業務有望扭虧
時間:2025-07-23 21:48:38 出處:綜合閱讀(143)
本文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雷小艷
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雷小艷
編輯|鄭琳
7月15日,藍帆藍帆醫療(002382.SZ)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醫療億元該預告顯示,上半今年上半年,年預腦血藍帆醫療歸母凈利潤預計為-1.5億元~-1.0億元,虧超虧同比增長6.38%~37.58%。重金
該預告還顯示,投入得益于新產品持續放量,下心藍帆醫療心腦血管事業部2025年半年度實現銷售收入超過6.9億元,管業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20%,有望扭該業務在經營層面實現了扭虧為盈。藍帆
事實上,醫療億元藍帆醫療的上半心腦血管業務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公告顯示,年預腦血該年,虧超虧藍帆醫療通過定向增發獲得57.78億元募資,拿下了位列全球第四大心臟支架公司的新加坡企業Biosensors International Group, Ltd.(簡稱“柏盛國際”)。
2018年年報顯示,通過并表,藍帆醫療的心腦血管業務收入為10.13億元,銷售毛利率高達67.56%。
并購之后,藍帆醫療確立以柏盛國際為心腦血管事業部的核心平臺,并持續加大對該業務板塊的研發投入。2018—2021年該公司每年研發支出(含資本化、費用化的研發支出金額)從1.83億元增至5.2億元,并在2022—2024年每年維持在3.87億元及以上,累計超2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以前,藍帆醫療的年度研發費用約在0.5億元以下。
然而,作為藍帆醫療重資培育的核心業務,心腦血管業務在過去四年收入整體增長相對緩慢,還在2021—2024年陷入持續虧損。
2025年,藍帆醫療有望在心腦血管業務上實現新的突破嗎?
5月9日、7月22日,就心腦血管業務發展趨勢、未來業績增長驅動、盈利穩定性等相關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藍帆醫療發郵件并嘗試致電詢問。截至發稿,該公司尚未回復相關問題。
由健康防護跨界心腦血管業務,七年研發支出累計超25億元
作為全球健康防護手套行業的龍頭型企業,藍帆醫療逐步拓展健康防護之外的業務。
公告顯示,2018年藍帆醫療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定增方式募資57.78億元收購了CB Cardio Holdings II Limited(簡稱“CBCHⅡ”)93.37%的股權。CBCHⅡ的經營實體是柏盛國際及其下屬子公司,由CBCHⅡ100%持股。
公告還顯示,彼時,柏盛國際已是位列全球第四大心臟支架企業,產品銷售網絡涵蓋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其下屬全資的境內子公司山東吉威醫療制品有限公司則是國內心臟支架領域排名前三的企業。
自此,藍帆醫療在原有健康防護業務基礎上,在心腦血管器械板塊實現業務零的突破,開啟全新發展模式。2018年年報顯示,并表首年,藍帆醫療的心腦血管業務收入為10.13億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為38.17%。
2018年年報還顯示,藍帆醫療將以柏盛國際為心腦血管事業部的核心平臺,繼續豐富心血管科室醫療器械產品線。
或為進一步豐富心腦血管事業部的產品結構,2020年藍帆醫療通過發行可轉債再次募資31.08億元,并使用募資13.91億元收購主營介入主動脈瓣膜器械的瑞士企業NVTAG100%股權及補充營運資金、4.37億元收購CBCHⅡ的剩余少數股權從而實現對其100%持股。
需注意的是,藍帆醫療在并表柏盛國際后,研發支出增加至一個新的臺階。
年報顯示,藍帆醫療的研發支出在2018—2021年從1.83億元逐年增長至5.18億元,2022—2024年則每年穩定在3.87億元及以上。
不難發現,2018—2024年,藍帆醫療的研發支出累計已超過25億元,平均每年的支出金額為3.65億元。Wind數據顯示,自2010年上市至2018年,該公司每年研發支出金額未超過0.5億元。
然而,高投入背后,藍帆醫療的心腦血管業務擴張之路似乎并未同步。
2024年年報顯示,藍帆醫療心腦血管業務收入為11.12億元,與2018年并表之初的10.13億元對比,年復合增速僅為1.57%,業務規模并未見到大幅擴張。
心腦血管業務逐步貢獻收入,今年上半年預計扭虧
在并表次年(2019年),藍帆醫療的心腦血管業務同比增長75%至17.37億元,曾有過短暫的高光時刻。
然而,隨著全球疫情蔓延以及國內心臟支架集采等影響,加之自身在研發新產品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投入,藍帆醫療的心腦血管業務收入快速下滑,并逆轉為虧損經營。
年報顯示,2020—2021年,藍帆醫療心腦血管業務收入分別為9.86億元、7.09億元,同比分別下滑43.24%、28.01%。
其中,2021年年報顯示,受國內集采和海外疫情反復影響,藍帆醫療心腦血管業務收入下滑。同時,心臟瓣膜產品因在歐洲市場處于拓展初期、在國內市場尚未上市仍需大量研發投入,疊加該年計提商譽資產減值準備等因素,該業務在當年虧損7.37億元。
不過,2020—2021年,受益于全球疫情對醫用手套、口罩等健康防護產品的需求大增,藍帆醫療健康防護業務分別實現凈利潤32.18億元、24.92億元。因此,該公司在這兩年總體保持盈利,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58億元、11.56億元。
2022—2024年,隨著疫情后健康防護業務的盈利空間大幅下滑,且心腦血管業務持續虧損,年報顯示,藍帆醫療在此期間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72億元、-5.68億元、-4.46億元,處于持續虧損狀態。
不過,持續虧損的背后,藍帆醫療的心腦血管業務也有一些新進展。
例如,2022—2024年,隨著藍帆醫療無聚合物藥物涂層冠脈支架產品(BioFreedom?)、經導管介入主動脈瓣膜產品(Allegra?)等新產品獲批以及銷售放量,同時其集采中標支架在2023年實現提價,藍帆醫療心腦血管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7.63%、30%、12%,并在2024年達到11.12億元。
最新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得益于新產品持續放量,藍帆醫療心腦血管業務收入超6.9億元,同比增長超20%,并在經營層面實現扭虧。
(字數:1920)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