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PU雙雄要上市了,誰能成為“中國英偉達”?
時間:2025-07-11 02:16:24 出處:綜合閱讀(143)
國產GPU迎來歷史性時刻!中國中國
2025年上半年剛結束,雙市摩爾線程、雄上沐曦股份兩家公司的英偉科創板IPO申請同日獲得受理。
此次摩爾線程擬募集資金80億元,中國中國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沐曦股份擬募集資金39.04億元(投資總額50億元),雙市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雄上
研發燒錢 虧損換增長
招股書顯示,英偉過去39個月內(2022年-2025年3月),中國中國沐曦股份累計營收約合11.17億元,雙市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雄上凈虧損額共計32.9億元,最近一次外部股權融資對應的英偉投后估值為210.71億元;
在過去三年內(2022年-2024年),摩爾線程累計營收6.09億元,中國中國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雙市凈虧損共計50.05億元,最近一輪投前估值246.20億元。雄上
據招股書,摩爾線程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合計80億元。其中25億元左右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訓推一體芯片的研發,近25億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圖形芯片的研發,19.8億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發,剩余1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本次IPO,沐曦股份擬募集資金39.04億元,其中,24.59億元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4.5億元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9.91億元用于面向前沿領域及新興應用場景的高性能GPU技術研發項目。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摩爾線程營收分別為0.46億元、1.24億元和4.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200%;2022年至2024年度,摩爾線程凈利潤分別為-183955.22萬、-167331.03萬及-149193.77萬;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41200.3萬元、-169066.22萬元和-150690.72萬元。
沐曦2022-2024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42.64萬元、5302.12萬元和74307.16萬元。2025年一季度更是達到3.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74%。沐曦連續三年的虧損分別為7.77億元、8.71億元、14.09億元。
摩爾線程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高達626.03%,合計研發投入金額38億元。沐曦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也高達282.11%,累計研發投入金額為22億元。
整體來看,兩家公司營收在提速,虧損也還在持續,這是平均成立時間只有5年左右的國產GPU企業,短時間內共同面臨的挑戰。
兩家公司產品路線有所不同
摩爾線程成立于2020年6月,與英偉達類似,同時做消費級圖形顯卡GPU與AI計算的GPGPU。
成立以來,摩爾線程以自主研發的全功能GPU為核心,致力于為AI、數字孿生、科學計算等高性能計算領域提供計算加速平臺。
公司四年推出四代GPU芯片架構、四顆GPU芯片系列——蘇堤、春曉、曲院和平湖,流片成功/發布時間分別是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覆蓋 AI 智算、專業圖形加速及桌面級圖形加速等領域,主要生產方式包括板卡/模組、一體機、集群設備等。
摩爾線程旗下共有“蘇堤”、“春曉”、“曲院”、“平湖”四款芯片,主力AI GPU產品為S4000、S5000,消費顯卡產品則有 S80與S70。
招股書中顯示,MTT S80顯卡性能規格與英偉達RTX 3060相當。采用平湖架構的摩爾線程MTT S5000加速卡在招股書上首次出現,并未披露具體性能。但據一些參與S5000測試的用戶透露,S5000是國內真正對標英偉達H100的產品。
沐曦股份成立于2020年9月14日,公司主要為異構計算提供全棧GPU芯片及解決方案,可廣泛應用于智算、智慧城市、云計算、自動駕駛、數字孿生、元宇宙等前沿領域。主力產品為曦云C500、智算推理GPU曦思N100。
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除交付內嵌GPU芯片的板卡/模組外,沐曦股份還向客戶交付集成多個板卡后的服務器、一體機/工作站,以及由多個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組成的智算集群,配以兼容主流 GPU 生態(CUDA) 的MXMACA軟件棧,為客戶提供綜合算力解決方案。
沐曦股份稱,該公司是國內少數真正實現千卡集群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GPU供應商,并正在研發和推動萬卡集群的落地,目前已成功支持128B MoE 大模型等完成全量預訓練。公司與整機服務器、操作系統、運維管理平臺、主流 AI 框架、主流大模型等上下游生態廣泛適配。截至報告期末,沐曦股份GPU產品累計銷量超過25000顆。
誰將贏得國產GPU第一股?
除了摩爾線程和沐曦之外,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也都處于上市輔導階段,他們合稱“國產GPU四小龍”。
國產GPU企業如此密集沖刺IPO,絕非偶然。
2018至2020年四家企業先后成立。經過5-7年的發展,他們的產品逐步成熟,經過多代產品迭代,技術指標不斷提升。也與大模型公司、數據中心等客戶建立起合作關系。
國產GPU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一方面與英偉達相比,國產GPU最大的差距不在硬件性能,而在軟件生態。CUDA開發者超過百萬,這是英偉達二十多年積累的護城河。但好消息是,兩家公司都在加速構建自己的開發者生態。
另一方面,兩家公司的業績都面臨收入來源單一的風險。在2024年和2025年1-3月,沐曦主要收入來源為核心產品訓推一體芯片曦云C500系列,收入占同期主營業比例分別為97.28%和97.87%,單一產品收入占比較高。摩爾線程產品線豐富,但報告了前五大客戶營業收入當期占比均超過80%,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
但不管怎么樣,國產GPU企業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與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態的逐步完善,它們有望在未來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
你認為摩爾線程與沐曦股份,誰將率先上市成為“國產GPU第一股”?
部分內容參考自:量子位、鈦媒體、界面等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 逯文云_NB2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