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的AI公司怎么樣了?
時間:2025-07-23 13:31:21 出處:熱點閱讀(143)
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宋思杭
編輯|苗正卿
頭圖|虎嗅拍攝
7月22日上午10點,李開在海淀區鼎好大廈11層的公司零一萬物總部里,其創始人兼CEO李開復準時出現在媒體面前。李開他身上的公司深藍色西裝并不陌生——這是他出席大型活動時一貫的著裝風格。這是李開2025年李開復首次線下面對媒體。
進入到2025年開始,公司AI領域的李開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大模型“六小龍”重新洗牌,公司一些企業在尋求上市,李開一些企業則順勢轉型。公司而零一萬物正是李開后者。
記得2025年3月17日,公司那時,李開李開復作為六小龍的公司CEO之一,首位站出來“回應”該如何應對DeepSeek——當時,李開李開復給出的答案是“All in ToB”,做第一個全面擁抱DeepSeek模型的“六小龍”,并推出萬智企業大模型一站式平臺。
對此,虎嗅了解到,零一萬物的這一轉型動作雖然發生在2025年初,也就是DeepSeek出來之后,但實際上早在2024年下半年,零一萬物內部就已經開始討論內部模型會分為幾個梯隊,以及零一萬物會何去何從的問題。轉向ToB的想法也隨之孕育而生。
去年底,零一萬物內部又發生了一系列人事和組織層面的變動,包括零一萬物部分業務的分拆、個別聯創離職。
面對曾經并肩作戰的隊友,李開復給到大家的方案是,1)選擇留在零一萬物但要面對戰略層面的調整,擼起袖子All inToB;2)選擇去零一萬物與阿里云共同成立的“聯合實驗室”。
而今年初完成的組織和人事層面的變動,僅說明零一萬物在戰略層面進行大刀闊斧轉型的決心。事實上,正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零一萬物今天正式發布企業級Agent,并升級萬智企業大模型一站式平臺2.0。
與其他幾個“六小龍”不太一樣的是,零一萬物是唯一一家宣布All in toB的大模型公司,這意味著這家公司需要想清楚自身在服務企業時的核心壁壘是什么,以及在面對市場上如此多且體量龐大的競爭對手時,要如何搶占“心智”。
面對這些難題,李開復對自身的企業級Agent表現得十分有信心,他說“我們很少參與競標,因為一旦涉及到競標階段,就會有‘價格戰’”,緊接著零一萬物的聯合創始人馬杰也表示,“目前在一線我們很少碰到過類似的競爭。”
而最讓李開復引以為傲的還是零一萬物的服務能力,他在現場告訴虎嗅,“我們服務客戶時,算法工程師親自出差住到客戶旁邊的酒店,幫助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事情。”
另外,李開復還告訴虎嗅,“現在市場上沒有多少算法工程師真的會去客戶現場做部署和交付等等。”
而實際上,從2025年開始,尤其是自Manus爆火之后,Agent對于AI公司來說早已不是一個新詞。即使是面向toB的Agent,零一萬物也并非是首發。
此前,智譜曾發布企業級智能體平臺,MiniMax也曾推出自身Agent,其中前者偏向B端,而后者則是通過讓開發者通過API的方式調用其能力。
如今,2025年已過半,對比大模型六家獨角獸,可以看到最明顯的趨勢是,Agent已經成為“主流”,區別則在于,與公司自身的戰略相匹配,每家對于Agent的戰略優先級都不一樣。
而對于零一萬物來說,李開復提到了今天這家AI公司的兩個“最重要的事“,其中第一件就是Agent平臺,另外一件事是“一把手工程”。
以下為現場零一萬物創始人李開復、聯合創始人馬杰與媒體的對話實錄,有刪減:
Q:零一萬物今年是All in toB,那今天發布的Agent在零一萬物內部的戰略級是什么?
李開復:從戰略級來說,我們今天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把萬智2.0Agent平臺能夠搭出來,而且能夠在交付的過程中降低它的落地成本,然后能夠盡快地創造價值。
第二件事情,就是一把手工程的本質是CEO驅動的AI戰略轉型,找到特別有價值的標桿客戶,我們能幫他創造價值,把他變成燈塔。我們從頂層戰略出發,基于戰略找場景、調模型、搭應用,雙方產研和業務深度共創最大價值,這兩件事情是今天最重要的任務。
接下來,我們會希望把跟燈塔客戶創造的價值,能夠同樣賦能給更多有類似需求的公司,最終的終局是把Agent跟萬智平臺演化成為一個飛機也好,操作系統也好,成為能夠讓更多人更快速使用的產品。
Q:零一Agent現在商業化進展方便透露一下嗎?比如現在有意愿使用零一Agent企業大概是多大規模,以及現在Agent平均交付周期大概是多久?
馬杰:我們不太傾向于做很多項目的競標,大家也知道,在競標過程中,常常最后錢是降下來了,但是服務質量做不上去。把服務質量做上去,這是我們目前最在意的事情。
現在我們很多大型企業客戶,服務金額其實是非常高的,為什么這么高呢?大家有的時候覺得不可思議,其實也蠻簡單,如果他的業務本身是一個數百億的業務規模,我們哪怕給它有一個百分點的提升,對他的收益也是巨大的。他再從收益里給我們一個很小的比例作為服務費用,也是一個很大的金額。
我們之所以能打動他們,是因為我們有開復老師給他們講零一萬物整體方案,同時,我們不只是給他們一個方案,講完PPT之后還是有交付的,交付里面還是有結果承諾,所以是這樣才能讓他們相信這個事情。當然這個周期下來,肯定是比較長的,是以數月到以年為單位這樣去做的。
但是這樣有兩個好處,第一真的深入進去,跟企業客戶一起把事情研究透,第二也能獲得比較充分的合理的回報,這樣這個事情才是可持續的。
李開復:我們會有跟客戶有深度的共創。大量的工程師飛到當地,因為他們的數據不離開公司,不可能交給我們,遠程用都不一定能接受,所以我們要到當地,比如說剛才一個客戶我們一共談了數十輪,才擬定要做什么樣的項目。
據我所知,我們可能是唯一一家算法工程師可以出差到客戶當地,住在客戶的旁邊,幫他去優化企業應用的合作伙伴。
因為算法工程師的價值很高,不止是因為他們的工資有多少,而是因為這類人才的整體數量就是有限的,大部分算法工程師會更愿意去發明新的技術、新的模型等等。
Q:零一萬物是不是在做高成本部署和高定制服務的事情?我們是不是部分面臨平衡上面的挑戰,是不是要有燒錢的階段?
李開復:我們的特色是包括部署萬智Agent在內的“一把手”工程,我們手把手陪伴企業設計AI嵌入業務的路徑,從場景拆解、到模型微調、再到工具打通與應用搭建,是一套可落地、可復制的產品邏輯。“超級員工”不是噱頭,而是能真正驅動業務指標、帶來可衡量結果的AI生產力員工。這個綜合式服務是高價值的,是能夠創造巨大的價值,而且是可衡量的指標,這是重點。既然是高價值,我們也會獲得相對應的收入。我們肯定不會是燒錢的狀態。
所以我們這些項目的毛利應該是行業最高的,不會是一個盲目燒錢過程。但是我們的收費絕對是合理的。如果這個事情企業要自己去做,可能要貴得多。我們不會去加上不合理的收費。
另外也不是說我們每個燈塔客戶都一定下大單,我們的產品是一個相對非常可用的產品。如果一個公司具備AI和IT能力,它是完全可以把萬智2.0用起來。基于零一萬物的技術支持,以非常合理的費用支出,通過一體機或者云服務來獲得價值。
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的產品迭代過程不是“賣一萬份萬智,然后做萬智3.0、4.0”。談到萬智的3.0、4.0,我們認為是要為這些大型客戶創造巨大的價值,在這個過程推動產品的進步,這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我期待萬智2.0會有兩種客戶,第一種是一些大型客戶,經過共創產生價值。但是因為有這個平臺,共創的成本會降低很多;第二種,對IT和AI能力不錯的公司,比如說一個互聯網公司,它絕對是有能力自己把萬智2.0極速部署起來。
Q:現在有一種趨勢,不管是Kimi也好,還是Minimax也好,很多產品里面有點模型即Agent的感覺,未來Agent會不會被模型取代?我們提供Agent會用千問的模型,或者其他的模型?
李開復:我們愿意用任何公司的模型,國內有很多好的開源模型,包括阿里通義千問我們也在使用。其實模型提供的是Agent大腦的能力,所以我們樂于見到這些模型越做越強,做深度研究等等。
但是深度研究其實不是一個模型,它是一個Agent。深度研究是什么?你把一個問題給它,然后它要去到處找資料,包括網上找,找了以后再去規劃,它就像零一萬物萬智2.0的PPT助手、保險顧問,都是Agent。
所以我認為今天很多大模型其實是扮演著大腦的角色。剛才的分享中談到的各種企業級工具、數據對接、各種場景應用等例子,都不可能拿今天已有的大模型來直接解決,因為每個場景都有它的特點,有數據和公司機密存在。
另外,Agent除了擁有推理能力跟大腦之外,它還需要有記憶,需要有工具調用的能力,本質上大腦和整個Agent之間是有著清晰的工作分工,就像飛機發動機跟飛機本身,并不是說你有好的發動機,它就可以飛起來。
Q:你們怎么看在中國市場AI生態里面競爭合作的關系,當下和未來的演變?
李開復:我們應該是行業里合作性最強的公司,對那些開發模型的公司我們都愿意用他們的優秀模型,對做芯片的公司我們都愿意用他的優質芯片,所以我們是合作性非常強的。
行業里有很多競爭可能來自于競標,我們也不參加競標,所以我們是選擇走一個比較獨特的道路。
馬杰:我們在一線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因為所有的產業最后都有可能被AI化,再加上我們路徑的選擇跟大家有所不同,合作性又特別強。
所以實際情況是,我們在一線很少碰到過這樣直接的競爭,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06662.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