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動輒好幾萬,哪些家長在花錢請兒童陪伴師?
時間:2025-07-15 07:09:42 出處:焦點閱讀(143)
月薪動輒好幾萬、月薪包吃包住、動輒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好萬花錢兒童陪伴師是家長干啥的?
《2023中國家庭教育現狀報告》顯示,中國雙職工家庭占比已達82%,請兒父母平均每天陪伴孩子時間不足1.5小時。童陪但家長對于“高質量親子陪伴的伴師需求”只增不減。于是月薪,社交平臺上不斷地涌現出大量關于“兒童陪伴師”招聘與求職信息。動輒
陪伴師清一水兒的好萬花錢高學歷,家長開出的家長薪資大多在7千元到4萬元之間,甚至“上不封頂”。請兒
面對這樣一份新興教育工作,童陪也有不少人有疑問:“兒童成長陪伴師”和“家教”有什么區別?伴師這個工作真的“活少錢多”?孩子交給陪伴師,父母啥也不做了?月薪
在請兒童陪伴師之前,@MEIMEI美美形容自己的狀態是“超級超級超級忙”。
她有三個孩子,每天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一天能有48個小時。忙工作,陪孩子,自己的睡眠也難以得到保證。
朋友見狀直言:“你已經沒有自我的時間了!”
于是,她請了兩位陪伴師,一位是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的Nancy,23歲,英語八級,曾經是一名初中的語文教師,也在機構擔任過英語老師。職業前景、自我優勢以及能獲得幸福感,是Nancy選擇成為陪伴師的原因。
Nancy戳中@MEIMEI美美 的地方是,具備英語能力與兒童心理學學習經歷,同時,陽光積極的性格,能讓整個家庭保持很棒的氛圍。
“和同齡人相比,她已經有了很豐富的社會經驗。這些經歷不只是對她的成長有所助益,對于孩子們來說也很至關重要的。”@MEIMEI美美 說道。
另一位是畢業于愛丁堡大學的英國人Willie,碩士學歷,熱愛中國文化,專業為中國歷史方向,曾在英國的“體制內”工作,擅長鋼琴、吉他、羽毛球、橄欖球、網球、足球、游泳等多個項目。
@MEIMEI美美 的小孩都就讀于公立學校,成長于不同教育體系和文化背景的Willie,會思考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并在日常生活幫助孩子們提升英語口語,了解世界另一端的故事。
兩名陪伴師都是高材生,但傳授給孩子的并不只是專業知識。
“我希望給孩子創造一個愛學習的家庭氛圍,但學習不只是知識的習得,還包括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培養、運動能力的提升。”@MEIMEI美美 解釋:“比如Willie,會和孩子們玩很多英語游戲,帶著他們玩各種運動。兩位老師都是非常優秀的年輕人,一位來英語母語國家,一位英語專業八級,在家中就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全英語交流的環境。”
陪伴師讓她生活放松了不少,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
但她依舊反復強調,陪伴孩子這件事情是父母不能拋開的責任。
并不是請了這兩位老師,自己就完全把孩子相關的事情交給他倆了。忙完工作后,她一定會參與到孩子和和老師的活動中。
截至目前,兒童陪伴師尚未納入國家職業目錄,沒有所謂的“國家統一考試認證”,對于從業者的學歷與能力并無明確要求。
但在大量“兒童陪伴師”求職筆記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像Nancy和Willie這樣,名校畢業,有語言優勢,有個人特長,有相關經驗。
如果還有心理咨詢、計算機、營養學等各類等級證書,或是擅長一兩門小語種,在社交平臺上的咨詢量則會更高。
某中介表示,陪伴師門檻主要是以學歷為主,接觸的客戶大部分都比較重視英文,至少還是要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專業背景,而且最好是學前教育專業的。
除此之外,他提到年輕的陪伴師會更受歡迎,但部分陪伴師大多沒有生育的經歷,對孩子的情緒是不夠敏感的。孩子可能眉頭一皺,當媽媽的人就知道他不高興了,還能猜出來他為什么不高興了,但很多年輕人可能缺乏這樣的經驗。
和家教、保姆相比,兒童陪伴師的工作都有哪些不同,讓雇主心甘情愿開出可觀的月薪,吸引如此多的“高材生”加入呢?
陪伴師最早的時候是從住家老師類別里面延伸出來的,服務形式也從以前的單純學科提升變成了沉浸式的陪伴。他們強調“觀察-引導”的主動教育模式。
陪伴師的具體工作不僅是陪孩子學習、運動、玩耍,還要在相處中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根據孩子的個性制定成長計劃、情緒疏導、組織運動與游戲活動、培養社交能力與專注力等。
“高薪”是絕大多數人決定做兒童陪伴師的原因。但有陪伴師提到,這份工作工資高但很不穩定——不一定什么時候有工作,也不一定什么時候工作就沒了。
同時,和公司員工相比,沒有五險一金,如果通過中介找到雇主,還要被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費。
所以,“錢多”有可能是真的,但“活少”一定不是。
為了契合了當下家庭的“高質量陪娃”需求,兒童陪伴師@Yao在閑下來的時間只能拼命學習提升,她的網課列表中,包含兒童發展心理學、急救認證等十余個在線課程。
在她看來,這個新興職業正在重新定義“看孩子”的概念,它要求從業者同時具備教育者、心理咨詢師和生活管家的能力。
兩年前加入陪伴師這一隊伍的@敷敷 也表示,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一點也不輕松。
在辦公室上班的時候,工作時間摸摸魚、和同事聊聊天是常有的事。但小孩子的精力很充沛,想要把這份工作做好,陪伴師必須時刻打起精神來。
另一方面,如果家長內心并不認可兒童陪伴師這一行業,只是抱著“跟風試試”的心態,雙方很容易因為觀念不一致而發生摩擦。
@敷敷曾遇到過這樣的家長,最開始溝通得很好,需要做哪些事情列得非常清楚。
但工作正式開始后,家長卻幾次提到“難道你就只是陪孩子嗎?”并希望她能承擔一部分家務工作。
“我也納悶兒,沒錯啊,我的工作不就是陪孩子嗎?”@敷敷 很快結束了這次工作:“做家務收拾客廳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但兒童陪伴卻不是立刻能看到變化。這位家長或許沒有完全認可兒童陪伴師這份職業,覺得錢花得不值。”
除了承擔家務之外,也有兒童陪伴師被要求進行違規學科輔導,或是部分機構以“成長陪伴”的名義規避“雙減”政策開展學科培訓。
不僅僅是陪伴師對這份工作有顧慮,家長也一樣。
盡管有需求,但有關孩子的事情都不是小事。
家長擔心由于行業準入標準模糊、監管體系尚不完善,而導致的兒童陪伴師的品行和專業素質很可能參差不齊等問題。
@喬恩曾遇到過“簡歷過度美化”的陪伴師。
那名陪伴師在幼兒園上過行政班,但簡歷中寫自己有多年和兒童相處的經驗。到家之后,對孩子的情緒與需求非常不敏感,反饋不積極,甚至感受不到她對孩子的好感。另一處美化則是,明明英語口語很一般,卻在簡歷上標注著“CET6且可以進行日常溝通”。
兩位陪伴師和@MEIMEI美美 一大家人相處融洽,但她也多次表示,想要找到一名合適的兒童陪伴師,運氣占70%。
有需求的家長多是忙于事業,沒有時間和精力管孩子。可找到合適陪伴師就像開盲盒,會消耗家長本就珍貴的時間。
家長尋找兒童陪伴師的初衷是,尋找專業的人才,在自己忙于工作的時候給孩子提供更好的陪伴。
自己則負責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更多的選擇。
一些關于陪伴的數據:
·《996城市兒童報告(2021)》:52.4%的城市996兒童父母陪伴時長低于孩子預期。
·《中國兒童成長報告2023》:6-12歲兒童日均獨處時間達3.5小時,其中38%通過智能設備消遣。
·《2025兒童消費趨勢簡報》:家長在工作日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長約為2.6小時,周末和節假日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長約為5.3小時。
誠然,專業的兒童陪伴師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家長解決部分難題,滿足家庭對于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對于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但家長還是要明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是第一責任主體。
如果完全將父母的教育職責與愛“外包”給第三方來,會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親子陪伴和親子交流,甚至有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賺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卻讓孩子過著缺少父母陪伴的不快樂生活,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